的话,一下让谭廷襄和其他所有的直隶官员,尤其是永平府知府洪观和滦州州长裴应庚两人面色潮红,激动不已,而其他直隶各地的官员眼神羡慕,也是让裴应庚以及工务部门一系的官员得意不已。
“曾大人,还是先出铁水吧,验证一下这一炉铁水的大致产量。”谭廷襄提议道。
“对,对,先出铁水,曾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直隶省的最为轰动的大事了!”曾玉珩赞叹道:“这是一座年产量达6万吨的铁厂!太好了,谭大人执行朝廷的决策如此得力,必定会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嘉奖!对了,我听说这里新勘探发现的铁矿已经进行了开采,而且储量很大对吧?”
谭廷襄有几分得色,道:“是的曾大人。不瞒您说,我们直隶的矿产工业将会迎来大发展!光是煤矿和铁矿,便发现多处,光是这滦州境内,便有不少的铁矿和煤矿,这座直隶铁厂之所以建在这里,便是因为前段时间在这滦河旁边新发现的唐家庄煤矿和距离这里不远的司家营铁矿的缘故。
司家营铁矿分南北矿区,根据贵部和直隶工务厅的探测人员勘探结果,保守估计,南区资源储量为2亿吨以上,北区铁矿资源储量为1.5亿吨以上,这还是初步探测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组织直隶工务厅对这一带,乃至整个永平府境内的疑似铁矿地区,进一步详细勘探,将会将储量彻底探明!
而这北矿区中的研山铁矿埋得很浅,就在表层,可以直接露天开采,品味又不低,因此前段时间我们便组织大批矿工进行了开采,形势十分喜人!每天可开采60%左右的精铁矿1100吨左右,开采的2个多月来,已经囤积了7万吨精选过的铁矿,预计年产同样品质的精选铁矿将超过30万吨!
曾大人,今天这座高炉中冶炼的铁矿石,都是由滦河上游的研山铁矿开采囤积的铁矿石中提供的,每天用专门运输铁矿石的货船直流而下运到这直隶铁厂的码头,再组织劳工和牲畜装运到高炉之上,虽然有些费力,但相比较直隶其他的炼铁厂,还算运输方便了。”
“储量如此之大?”曾玉珩不禁动容!
在他工务部掌握的数据之中,整个帝国如今储量最大的铁矿不过是太平府的当涂县境内一处名叫马鞍山的大型铁矿区,那还是工务部矿产司按照陛下的旨意在那一带仔细勘察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储量颇为惊人,达到了将近2亿吨。不过,那还是一大片矿区,十来个矿场加起来的储量,其中有些以如今的人工水平并不是太容易开采,为此,工务部还特意组织各地的机器厂开发研制专门用来采矿破土的以蒸汽机带动的大型矿产机器,以便帮助开发矿产。
没想到,这个北方的偏远之地,铁矿储量惊人如此之大。
曾玉珩不禁看了一眼谭廷襄,见后者面无表情,不由暗自想道,照理说如此大的矿产储量,肯定上报给自己和工务部知晓了,怎么会已经开采了却一直不报?莫非,这谭廷襄已经摸清了朝廷接下来的大动向,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然后这才故意压制着,只等陛下和内阁将钢铁发展计划抛出来,再丢出来这个重磅zhà弹,以此让陛下和朝廷都震惊于他在直隶做出的工业成绩?
第1251章 出铁水
曾玉珩暗自揣摩着,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心中对这谭廷襄的钻营政绩有了几分不喜。不过,也仅此而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做法和想法,他无法干涉别人的政绩观念,唯有做好自己,为朝廷尽力便成。
对于谭廷襄这样想尽办法博取朝廷和皇帝的欢心的行为,曾玉珩也并无太多的鄙夷,其实隐隐心中还有一些体谅和同情,毕竟谭廷襄不像他曾玉珩,是曾经与陛下一道拼搏过的广西太平天国老兄弟出身,陛下一直将他曾玉珩看成心腹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让他一个没多少功劳的文人掌控重要的工务部了。但谭廷襄不一样,他是满清降臣,没任何根基,从他对自己的态度便能看出来,即便是两人官职的级别一样,却对自己毕恭毕敬,为何,不过是因为自己是皇帝身
“曾大人,还是先出铁水吧,验证一下这一炉铁水的大致产量。”谭廷襄提议道。
“对,对,先出铁水,曾某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直隶省的最为轰动的大事了!”曾玉珩赞叹道:“这是一座年产量达6万吨的铁厂!太好了,谭大人执行朝廷的决策如此得力,必定会得到陛下和朝廷的嘉奖!对了,我听说这里新勘探发现的铁矿已经进行了开采,而且储量很大对吧?”
谭廷襄有几分得色,道:“是的曾大人。不瞒您说,我们直隶的矿产工业将会迎来大发展!光是煤矿和铁矿,便发现多处,光是这滦州境内,便有不少的铁矿和煤矿,这座直隶铁厂之所以建在这里,便是因为前段时间在这滦河旁边新发现的唐家庄煤矿和距离这里不远的司家营铁矿的缘故。
司家营铁矿分南北矿区,根据贵部和直隶工务厅的探测人员勘探结果,保守估计,南区资源储量为2亿吨以上,北区铁矿资源储量为1.5亿吨以上,这还是初步探测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组织直隶工务厅对这一带,乃至整个永平府境内的疑似铁矿地区,进一步详细勘探,将会将储量彻底探明!
而这北矿区中的研山铁矿埋得很浅,就在表层,可以直接露天开采,品味又不低,因此前段时间我们便组织大批矿工进行了开采,形势十分喜人!每天可开采60%左右的精铁矿1100吨左右,开采的2个多月来,已经囤积了7万吨精选过的铁矿,预计年产同样品质的精选铁矿将超过30万吨!
曾大人,今天这座高炉中冶炼的铁矿石,都是由滦河上游的研山铁矿开采囤积的铁矿石中提供的,每天用专门运输铁矿石的货船直流而下运到这直隶铁厂的码头,再组织劳工和牲畜装运到高炉之上,虽然有些费力,但相比较直隶其他的炼铁厂,还算运输方便了。”
“储量如此之大?”曾玉珩不禁动容!
在他工务部掌握的数据之中,整个帝国如今储量最大的铁矿不过是太平府的当涂县境内一处名叫马鞍山的大型铁矿区,那还是工务部矿产司按照陛下的旨意在那一带仔细勘察发现的一处大型铁矿,储量颇为惊人,达到了将近2亿吨。不过,那还是一大片矿区,十来个矿场加起来的储量,其中有些以如今的人工水平并不是太容易开采,为此,工务部还特意组织各地的机器厂开发研制专门用来采矿破土的以蒸汽机带动的大型矿产机器,以便帮助开发矿产。
没想到,这个北方的偏远之地,铁矿储量惊人如此之大。
曾玉珩不禁看了一眼谭廷襄,见后者面无表情,不由暗自想道,照理说如此大的矿产储量,肯定上报给自己和工务部知晓了,怎么会已经开采了却一直不报?莫非,这谭廷襄已经摸清了朝廷接下来的大动向,要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然后这才故意压制着,只等陛下和内阁将钢铁发展计划抛出来,再丢出来这个重磅zhà弹,以此让陛下和朝廷都震惊于他在直隶做出的工业成绩?
第1251章 出铁水
曾玉珩暗自揣摩着,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心中对这谭廷襄的钻营政绩有了几分不喜。不过,也仅此而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做法和想法,他无法干涉别人的政绩观念,唯有做好自己,为朝廷尽力便成。
对于谭廷襄这样想尽办法博取朝廷和皇帝的欢心的行为,曾玉珩也并无太多的鄙夷,其实隐隐心中还有一些体谅和同情,毕竟谭廷襄不像他曾玉珩,是曾经与陛下一道拼搏过的广西太平天国老兄弟出身,陛下一直将他曾玉珩看成心腹之人,否则,当初也不会让他一个没多少功劳的文人掌控重要的工务部了。但谭廷襄不一样,他是满清降臣,没任何根基,从他对自己的态度便能看出来,即便是两人官职的级别一样,却对自己毕恭毕敬,为何,不过是因为自己是皇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