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颠大规模地出征,中华帝国不可能不知道如此大的动静。因此,想要偷袭或者出其不意地攻打中华帝国的舰队,甚至各个击破,这种可能xing太低,只能说是想当然而已。

    因此,维多利亚女王这样说,很有可能只是以此为借口,让罗素辞职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赫伯特和拉姆齐两人均明白,这次大不列颠王国是必定要出动大军收复印度,并与那东方的中华帝国展开彻底影响国祚的一场大战。只是,那异常顽固的财政大臣格莱斯顿真的会同意这样的军费开支么?这可不是一点点。当初大不列颠最为强大的时候,还是近东的克里米亚与法国、土耳其一道联合与沙俄作战,加上雇佣兵等最多参战不过10万的兵力,也花了数亿英镑的战争开支,就算这样,还只是小小的克里米亚半岛而已。要是如今这般,以大不列颠王国的兵力为主力,万里迢迢地到印度,甚至攻打远东的中华帝国,军队超过15万之众,地方也如此之广,费用岂不是更加的高昂,比克里米亚战争的军费还要高?

    赫伯特和拉姆齐两人很是怀疑,大不列颠王国如何能凑出这样的军费开支。

    就在英国女王和内阁成员们商议好,前往议会不久,lun敦街头,关于中华帝国向大不列颠王国宣战,并悍然出兵攻占了大英帝国的锡兰岛和印度殖民地,印度总督坎宁投降的消息,开始四处流传起来,整个lun敦街头开始人心惶惶起来。

    当天傍晚,《泰晤士报》加班加点,破天荒地增印了一版特别新闻。整个新增加的只有一个版面,直接刊登了来自印度和远东的这则重要新闻。

    新闻的题目直接用了一句诗人拜lun的诗句“千万艘船舰在你身上驰驱,痕迹不留”作为引言,并配以“哭泣吧,大不列颠,维多利亚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被抢走”、“大英日不落帝国从此日落西山”、“维多利亚女王失去亲王之后,再失巨爱,爱尔兰和印度”之类的章段标题,沉痛向大不列颠的子民宣示了这一震撼的重磅消息。

    《泰晤士报》评论道,大英帝国继失去美利坚、海峡殖民地、爱尔兰之后,再度失去印度和锡兰,国力大降。大英帝国的士兵上十万战死战伤在东方,还有超过3万士兵被俘,整个英国陷入最为哀伤的时期!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悲哀,更是大不列颠王国的悲哀,是全体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人的悲哀。

    最后,评论用悲痛而言辞激烈的语气道,大英帝国再不振作,再不采取正确的应对,将会彻底葬送掉帝国,从原来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变成大不列颠王国甚至不列颠王国。而这样要不了多久,大不列颠王国将失去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被那个中华帝国和法兰西帝国等超过,沦为二流国家。因此,评论激励所有的大不列颠王国公民,行动起来,捐助军费,积极参军,为大不列颠王国、为收复印度、为重塑大英日不落帝国竭尽全力。

    跟随着《泰晤士报》的脚步,其他的《每日电讯报》、《世界新闻报》、《每日邮报》等报纸也纷纷增开特刊,甚至已经到了晚上,还专门发行出售还在苦苦等待最新消息的民众。

    《每日电讯报》直接以维多利亚女王正在伤心yu绝的头像漫画为版面中心内容,谴责印度总督坎宁为罪犯,丢失印度,让女王和大英帝国失去最为重要的殖民地。

    而《世界新闻报》则站在战死在印度和锡兰的英国士兵角度思,声称大不列颠王国遭遇本世纪最大的危机,战死战伤的士兵的抚恤费用,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被俘虏的3万英国士兵,不知道会不会遭遇不公正对待。报纸呼吁大不列颠内阁政府和议会议员们,考虑下这些士兵们的生死,建议大不列颠王国与中华帝国和谈,停止战争,要回俘虏。等大不列颠王国重新发展起来了,再处置印度问题。

    到了晚上,经过这些报纸上新闻消息的传播、发酵,整个lun敦街头,数以万计的人群纷纷走上街头,相互惊恐地传播着流言,整个lun敦都轰动了。

    等夜幕降临以后,数百上千的人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