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都难以企及,达到无与lun比的高度。

    为何那般乱世的短暂的民国时期,能出那么多的天纵英才,诸多文豪和国学大师,还有众多的思想家、学者甚至后来的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是民国时期出现或因为在此时期接受教育才有后来的成就。归根到底,就是那个时期的教育真正的做到了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整个教育体系相当先进。而这些,自然离不开作为主体的教师的努力,无论是具体教学的实施、还是办学理念的执行,以及塑造学生的观念、培养和发掘人才,都是靠教师来进行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教师能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避免外来的尤其是生活压力的干扰。

    冯云山可是知道,当初文学大师树人的工资,直接从教育部列支月薪300大洋,而当初他还只是副教授而已。这是何等之高!要知道,那是民国初期,一个县长也就月俸20大洋而已。而那时候的一个国小老师,却能拿到月薪40大洋的报酬,比县长要高出一倍!试问,这老师能不努力用心地教书么,能不竭尽全力地育人么?

    而且,民国的《教育宪法》直接规定:“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15%,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35%,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

    民国当初的财政是多么的困难,还能如此重视教育,并大放异彩,如今国库还算充盈,也算是颇有财力,难道还不能做到么?

    想到这里,冯云山直接斩钉截铁地开口道:“你们教育部要全部提高三级学堂的教师薪水,确保教师比大多数人要过得更好,受人尊敬。这样,初等学堂的教员,从每月12至20圣元提高到平均40圣元,最低不能低于30圣元;中等学堂的教员,月俸从原来的15至25圣元,提高到平均75圣元,最低不能低于50圣元;而高等学堂的教员,平均每月提高到200圣元,好的教授,直接可以400圣元甚至500圣元,最低的助教,也不能低于100圣元。将学堂教师的俸禄重制定出来,提jiāo财税部下个月便照此发放!”

    冯云山的这番话一宣布,朝堂下的众位大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都震撼无比。

    他们先前听到皇帝说的教员的薪水太低了,知道皇帝要为学堂的教员增加薪水,但怎么也没想到,会增加如此之多。这个月俸,真的太让人震撼了!要知道,朝堂之上的,几乎都是副部长以上的大臣,但他们中间,除去信王罗大纲不算,级别最高的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和总参谋部长左宗棠两人,也就是月俸300圣元而已。其余的部长巡抚副部长布政使们,也就是250圣元或200圣元的月俸。这岂不是说,高等学堂里面的教授副教授,300圣元400圣元甚至500圣元的薪水,居然要远远超过这些部长副部长这样的一省大员?

    想想看,一个教授,拿400圣元的月俸,那可以养活多少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养活一个上百人的大家族了。

    朝堂下的财税部副部长阎敬铭更是目瞪口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连忙谏言道:“陛下,这,教员的这俸禄未免也太高了吧?这样一来,岂不是很多人才都纷纷去当学堂的教员了?而且,对于朝廷财政也是极大的负担。”

    曾观澜是内阁副总理,见阎敬铭这样说,也出声劝道:“是啊,陛下。学堂的教员原本的俸禄就不低,已经能很好的生活了,陛下恩宠他们,大不了给他们再每月提高5圣元10圣元的也就是了,可用不着直接翻一倍、翻几倍吧?如今教员人数还不多,等日后人数一多起来,得花朝廷多少钱财?”

    冯云山一拍龙椅,道:“怎么?国库的钱,难道不是朕的了?还是说朕说的话,不算数了?”

    曾观澜和阎敬铭闻言色变,两人连忙双双跪地请罪:“陛下恕罪,陛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