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迁来的劳力居住,赚取租金,造成原本宽阔的街巷越来越窄,最后难以通行。”

    冯云山听到这里,不由想起后世的那些地下室租客,群租房客等,想不到,这个时候的上海城便已经开始出现了。一方面说明上海的确发展起来,开设那么多的商铺和工厂,需要大量的劳力,便吸引了大量的人迁移过来。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多,这个上海城区的确太小,该扩增了。城市规模行城,配套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跟上才行,后世的大量事情和矛盾纠纷,拆迁、城管、房价等等一切,其实都是围绕着城市规划建设引起的。上海发展到如今的人口规模,是应该考虑城市规划和如何合理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了。

    846章 拆上海城墙

    上海县城不大,虽然慢慢地闲逛,二十来分钟后,便已经来到城墙边了。看着窄窄的城门,成群结队的商户小贩走夫挤在城门处等着排队出城,冯云山便是眉头皱了起来:“怎么回事?”

    张之洞脸色一变,连忙请罪道:“陛下,是微臣没治理好!上海县城内的人口实在太多,每日特别是中午和傍晚的时段,城外城内的人进进出出太多,而城门又实在是太小,经常堵塞在城门口。因此微臣去岁做了规定,这宝带门和朝阳门中午时分专门只能出城,晏海门进城,等傍晚则反过来。尽管如此,因人实在太多,还是堵塞不堪。陛下稍后随微臣到城外看看,城外的城基处,因城外发展建设,造成砖泥不断垒积,上海县城的城墙仅一丈四尺高了,城门低隘难行,经常壅塞,车马在白天完全不能同行,城内的粮米柴草等大批物资只能半夜无人时分从城门运进来,行旅苦不方便。总之是微臣没做好。”

    冯云山挥挥手,脸色如常,并没怪张之洞:“行了,爱卿不必自责,此事也难怪你。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剧增,如何管理?从一开始的规划、到后期的建设都要有所考虑才行。”

    冯云山叹息着,的确不怪张之洞,谁能想到上海的发展如此迅速,人口剧增到这种拥挤的程度呢?不得不说,洋人的思维习惯还真是格局大开,从一开始租界区的规划便考虑到了日后数十上百年的状况。

    如今整个国内,无人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自己提个头,让人自行摸索研究了。至少,自己大致上知道,从城市功能区分方面入手,住宅区、商业区、工厂区、休闲区、公共服务区等等之类的,再从城内河流、绿化、排水设施、公共jiāo通道路、日后的电力通讯管道等等配套跟上。猛然,冯云山想起后世的城市,除了少数几个特意的外,大部分都唯独没有城墙!

    冯云山明白了一点,后世为何拆除那些原本可以充当文物的古城墙,原因便在于此。不能因为要保护所谓的文物便束缚了自己,让百姓去承担某些上层精英人士的所谓保护历史传承的喜好而买单,对于百姓来说,无所谓文物不文物的,生活方便,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既然已经进入近代社会,如今军舰火pào大行其道,这种低矮的古老城墙,慢慢已经失去了他应有的战防作用了。再过十几年,等更强大的烈xingzhàyào流行起来,火pào发展,这种城墙更如同纸一样,根本挡不住现代武器的进攻。与其这样,还不如索xing抛弃掉:拆除上海县城所有的城墙,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标志,解放中华帝国的官员和百姓的思维习惯,不但利于上海的城市发展,还能除去人心上的桎梏,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冯云山郑重其事地道:“朕以为,将这上海县城的城墙拆除,便再不会如此堵塞百姓jiāo通了。”

    张之洞和刘胜邦两人均大吃一惊。张之洞更是出声劝道:“陛下,城墙拆除了,那还是上海城吗?何况,万一有暴徒叛乱,失去城池凭借,岂不是难以抵挡?不如在现有城墙上,多开几扇城门,缓解接通吧。”

    “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冯云山站在城墙之上,往外一指,道:“那边的原来洋人扎堆的租界区,如今虽然不是租界了,但已经发展了起来。看其发展的劲头,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