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里米亚半岛调往波斯去攻打恺加王朝,坎宁下令,那批军队赶紧返回印度救援。另外,他下令将印度周边的英国军队全部调回印度,前往镇压中北部的叛军。

    于是,坎宁下令,驻扎在下缅甸地区的万余英军只留四千英军,其余的五千英军紧急调回加尔各答;海峡三地的驻兵,调遣一半军队赶往印度叛乱地区。

    而坎宁又紧急向锡兰总督亨利?乔治?沃德求援,让其将锡兰地区的兵力抽调七成,前来印度帮助平叛,而同时,坎宁又向邻近印度西北部的爱乌罕巴拉克宰王朝国王和印度北部的廓尔喀国王求救,以金钱和土地为条件,让两个国家派出士兵前来帮助英国平叛!

    顿时,一两个月内,还真让坎宁凑齐了近6万大军,分兵三处,分别往西北部的旁遮普邦、中部的德里、比哈尔邦等地围剿而去。

    而其中的德里,却是英国人进攻兵力最多,也是最为激烈的地方。英军集兵2万,分兵五路,向德里发动总攻。进攻德里的英军统帅是巴纳德少将,副手有托马斯.李德少将,准将尼克松,以及威尔逊上校。

    一发动进攻,战争便十分惨烈!英军进攻的士兵挤在狭窄的护城河里,遭到了城内叛乱的印度本土士兵组织的pào火狂扫,伤亡惨重。

    但一路英军在巴纳德少将和尼克松准将的指挥下,不畏生死,蜂拥上前,用士兵吸引城内叛军火力,后面pào兵猛开火,在猛烈的pào火轰击下,有两处城墙倒塌了缺口,英军潮水般的穿过了缺口冲入城内,映入他们眼帘的是叛军大片被pào火zhà碎和烧焦了的尸体。

    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英军每走几步,都遭遇火qiāngshè击,巷子两边的房顶都是持qiāng扫shè的叛军,最后,英军使用死士开展bào破战术,直接以人带zhàyào包将巷子两边的房屋全部zhà掉,终于拓宽了狭窄的城巷,不过,此时的指挥官巴纳德少将和尼克松两人双双中弹身亡。

    而双方jiāo战最为激烈的时候,德里城内的红堡内,莫卧儿王朝的皇帝巴哈杜尔却在犹豫不决。

    刚才,城内的义军,数十个军官全部来请愿,要求他亲自担任他们的首领,指挥他们进行城内的巷战,将人数并不是很多的英军击败。但耳听英军火力如此之猛,而英军士兵又如此英勇,城墙也破,城门也被英军打开,巴哈杜尔觉得叛乱肯定失败了。

    他当初就不应该答应作为叛军的首领,他后悔了。早知道,还不如做个傀儡皇帝呢,起码还能安心住在红堡内,衣食无忧。

    现在,他害怕了。于是,他率领一些忠于皇室的亲信和一些也跟着犹豫的义军,主动打开红堡大门,向攻城的英军投降了。

    而一见皇帝投降,叛军中的印度土著部队第38团、54团、74团和三个pào兵连,一共近四千人,也纷纷投降,重新归顺英军。

    托马斯.李德少将和威尔逊上校大喜过望,连忙下令一起围歼城内叛军,顿时,城内的起义军大势已去,死伤无数。

    经过六天的激战,英军战战死五千余人,折损二名将军,而德里城内的叛军战死七千人,投降二万,只剩下八千人逃走,这样的结局,甚是惨烈。

    而皇帝巴哈杜尔?沙?果夫,他的数十名皇室成员,尤其是他的继承人和兄弟等,当众被托马斯.李德少将下令qiāng杀,他自己和几名女xing皇室成员,则被宣布押解到缅甸的仰光进行终生囚禁。

    英军刚刚攻占德里,还来不及高兴,便接到旁遮普邦的拉合尔陷落,整个旁遮普邦几乎全被锡克叛军全部占领的消息。

    而且,旁遮普锡克王国的所谓国王萨米特.库玛尔.辛格,宣布扩兵,建立锡克帝国,大有不甘心只限于旁遮普邦,还有进军德里的意图。

    印度总督坎宁不由忧心忡忡,日夜盼望着克里米亚的英军和波斯那边的英军早点赶到旁遮普,至于国内的英军,他清楚,至少还要几个月时间才能赶到。

    而就在这时,印度东边的缅甸传来消息,一向安分的缅甸发生政变,贡榜王朝的新君主孟桐被其弟弟加囊亲王囚禁起来,加囊亲王成为新的君主,下令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