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黄河故道,洪水并没有泛滥淹没到这些州县,兴师动众地迁移让这些百姓甚是埋怨,但最终这一切,冯云山都觉得甚是欣慰。只要能保住这些百姓,不至于被洪水吞没,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天下生灵涂炭,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要知道,历史上的这次黄河决堤,当时正值满清忙于镇压太平军起义,兵饷尚且不足,根本无力赈灾与救治,加上害怕百姓聚集造反,根本不敢征调民夫修筑河道,也无力堵塞已决口河堤,遂造成黄河永久xing地北徙改道,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可当时无人理会,无钱赈灾,造成无数百姓被洪水淹死,无数民宅被冲毁、农田被淹没,数百万计的灾民流离失所,将山东整个陷入巨大的灾难,此后的十余年,人口都没能恢复过来。
但这个最好的结果,却是冯云山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单是征调的民夫的工钱和吃食开销,便花费二百多万两银子。而迁移数百万百姓,派遣十余万讨虏军将士出征救灾,以及安顿和救济灾民,更是花费了近三百万两银子和七百万石粮食。
冯云山虽觉心疼,但看见洋溢着笑容帮忙加固河堤的民夫,便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冯云山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番黄河赈济灾民,让他收获了巨大的声望!
河南山东一带的百姓,纷纷将他挂在嘴上,感念于心。而这帮百姓中的大小乡绅,也因为受了新官府的庇护,避免遭受洪灾,摆脱家破人亡的厄运,身为感激,原本不信任官府的情况,如今变成了中华帝国的坚定拥护者。加上在已经灭亡的孔家儒学弟子的歌颂下,冯云山俨然犹如三皇五帝禹帝般的圣世明君,在山东等地,犹如神明,受到读书人和百姓的景仰!
不但如此,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亲临黄河决口处,赈济灾民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不单是菏南山东,整个中原大地,乃至整个北方和整个华夏,士绅之间,平民百姓中,都在盛传皇帝的仁政爱民,一时间,冯云山的声势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天下民心尽归云山。
第682章 秦日纲称帝
盛京奉天府的熊岳城。
原本有些破败的熊岳副都统衙门,如今已经修葺得焕然一新,里里外外虽然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有些富丽堂皇,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喜庆之色。
秦日纲端坐在衙门正厅的主座上,看着两旁并排而立的兄弟和手下,连他自己也不知是何心情,高兴?满足?还是兴奋?或者都有,不过,他不想承认的是,却还有丝忐忑不安。
如今这熊岳城,已经被他改名为燕城,到底是为了纪念他即将去掉的燕王称号?还是他想好的国名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是的,他准备登基称帝!建国大燕!
三个月前,当圣王冯云山领兵从海路北伐,一举攻破天津府城,继而直捣黄龙,击败清妖的主将僧格林沁,占领北京城,继而登基称帝,建立一个叫什么中华帝国的国家。这个消息一传来,秦日纲的心便蠢蠢yu动了!
他南王能称帝,我燕王为何不能?而且,原本自己确实表示投靠他南王,但如今却不同了。自己可以宣传他背叛天国,自行称帝,已经彻底背弃了圣教,是邪魔。然后,自己再以天国正统自居,必然能得到那些太平将士的支持,就算兵力打不过南王,至少在这偏远的辽东可以自保。
中间还夹着清妖呢?而且,秦日纲早就想好了,若是哪天南王真的派兵攻打过来,就算那些清妖没能挡住,自己还可以领兵逃往凤凰城以及朝鲜去。实在不行,将那帮朝鲜蛮夷赶走,占领朝鲜,做个逍遥快活的朝鲜皇帝,也不错!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要当汉人的皇帝的。
于是,在冯云山称帝后,又跑回天京,立天京为中华帝国的国都,这个消息一传来,秦日纲彻底放心了。他猜测,暂时那冯云山的重心还是在南方,在那江南一带,而这,正是自己称帝的大好时机!
而且,紧接着,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残余的清妖势
要知道,历史上的这次黄河决堤,当时正值满清忙于镇压太平军起义,兵饷尚且不足,根本无力赈灾与救治,加上害怕百姓聚集造反,根本不敢征调民夫修筑河道,也无力堵塞已决口河堤,遂造成黄河永久xing地北徙改道,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可当时无人理会,无钱赈灾,造成无数百姓被洪水淹死,无数民宅被冲毁、农田被淹没,数百万计的灾民流离失所,将山东整个陷入巨大的灾难,此后的十余年,人口都没能恢复过来。
但这个最好的结果,却是冯云山以巨大的代价换来的。单是征调的民夫的工钱和吃食开销,便花费二百多万两银子。而迁移数百万百姓,派遣十余万讨虏军将士出征救灾,以及安顿和救济灾民,更是花费了近三百万两银子和七百万石粮食。
冯云山虽觉心疼,但看见洋溢着笑容帮忙加固河堤的民夫,便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冯云山还没意识到,他的这番黄河赈济灾民,让他收获了巨大的声望!
河南山东一带的百姓,纷纷将他挂在嘴上,感念于心。而这帮百姓中的大小乡绅,也因为受了新官府的庇护,避免遭受洪灾,摆脱家破人亡的厄运,身为感激,原本不信任官府的情况,如今变成了中华帝国的坚定拥护者。加上在已经灭亡的孔家儒学弟子的歌颂下,冯云山俨然犹如三皇五帝禹帝般的圣世明君,在山东等地,犹如神明,受到读书人和百姓的景仰!
不但如此,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亲临黄河决口处,赈济灾民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不单是菏南山东,整个中原大地,乃至整个北方和整个华夏,士绅之间,平民百姓中,都在盛传皇帝的仁政爱民,一时间,冯云山的声势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天下民心尽归云山。
第682章 秦日纲称帝
盛京奉天府的熊岳城。
原本有些破败的熊岳副都统衙门,如今已经修葺得焕然一新,里里外外虽然谈不上金碧辉煌,但也有些富丽堂皇,处处张灯结彩,一片喜庆之色。
秦日纲端坐在衙门正厅的主座上,看着两旁并排而立的兄弟和手下,连他自己也不知是何心情,高兴?满足?还是兴奋?或者都有,不过,他不想承认的是,却还有丝忐忑不安。
如今这熊岳城,已经被他改名为燕城,到底是为了纪念他即将去掉的燕王称号?还是他想好的国名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是的,他准备登基称帝!建国大燕!
三个月前,当圣王冯云山领兵从海路北伐,一举攻破天津府城,继而直捣黄龙,击败清妖的主将僧格林沁,占领北京城,继而登基称帝,建立一个叫什么中华帝国的国家。这个消息一传来,秦日纲的心便蠢蠢yu动了!
他南王能称帝,我燕王为何不能?而且,原本自己确实表示投靠他南王,但如今却不同了。自己可以宣传他背叛天国,自行称帝,已经彻底背弃了圣教,是邪魔。然后,自己再以天国正统自居,必然能得到那些太平将士的支持,就算兵力打不过南王,至少在这偏远的辽东可以自保。
中间还夹着清妖呢?而且,秦日纲早就想好了,若是哪天南王真的派兵攻打过来,就算那些清妖没能挡住,自己还可以领兵逃往凤凰城以及朝鲜去。实在不行,将那帮朝鲜蛮夷赶走,占领朝鲜,做个逍遥快活的朝鲜皇帝,也不错!当然,这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要当汉人的皇帝的。
于是,在冯云山称帝后,又跑回天京,立天京为中华帝国的国都,这个消息一传来,秦日纲彻底放心了。他猜测,暂时那冯云山的重心还是在南方,在那江南一带,而这,正是自己称帝的大好时机!
而且,紧接着,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残余的清妖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