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认为如今黄河该如何治理?”冯云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起了魏源,他面带微笑,心中却是一凛!
看着面前已经形容枯槁的老人,冯云山不由心中叹息,暗自拿定主意,要请江南最好的名医给这在后世历史课本上赫赫有名的这位近代思想家治病,延长他的生命。
除了对这著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冯云山不想这位以近代启蒙思想家著称,鼓励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样伟大著作的古人,最后竟然沦落到醉心于佛学,郁郁不得志而悄无声息的了然死去的地步。
冯云山对于这名近代著名的学者,可很是推崇。
要知道,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作为一名以求学科举为第一要务的读书人,魏源能成为近代中国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并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jiāo往密切,能自行编写包括众多国家的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内容,特别是第一次鴉片战争失败之后,他便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朝廷的军队,这种眼光,便是林则徐,也不具备。
而且,冯云山对于魏源的兴办实业、关心百姓的思想很是敬佩。这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古人,有自己思考的古人,对于魏源甚至主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想法,冯云山更是叹为观止。若不是早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位人物,冯云山几乎以为这也是个穿越者。
“陛下,草民以为,当下每隔半年,黄河便要小规模地决口,每隔三四年,便要大规模地决口,究其原因,皆因为黄河本就是夺淮入海,泥沙大量堆积,已经严重阻塞河道,因此才会如此频繁地决口。”魏源对黄河倒也熟悉,他十余年前,专门道黄淮地区仔细研究过,加上提早知道冯云山此次请他来,便是为治理黄河之事,早有准备,答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要根治黄河,必须要疏通河道淤泥积沙!”
第660章 治理黄河方略
对于魏源的这句话,冯云山是疑惑了。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关键是,这个疏通河道淤积的事情,难度太大了。不说这个时代,便是后世拥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时代,这个工程也是巨大到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冯云山感觉魏源这句话,等于是句废话。可处于对此人的历史评价,他不应该是说废话的人,听他语气,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果然,魏源一摸花白的胡须,解释道:“陛下,早在十余年前,草民因看见黄河频发决口水患,便至黄河一带现场查看了半年,得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想法。当时草民曾专程去茳苏清江浦向满清朝廷的江南河道总督建言,动用民夫人力从开封府兰阳县境,人工挖开河道,使黄河改道北流……”
“什么!?”听到魏源说道开封府兰阳,冯云山惊叫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魏源所说的,竟然这么精准!
要知道,历史上的记载,便是两三个月后,黄河大水从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决口,强行改道北流。冯云山记得很清楚,还是因为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兰考县,那个出了个叫焦裕禄的县令的地方!
冯云山不得不佩服这个叫魏源的古人,对黄河决口的位置判断之准。
“魏老先生,朕来问你,为何你会想从兰阳县开挖人工河道,让黄河北流?要知道,这个开挖河道,势必会让黄河的滔天大水冲向北方,汕东大地将陷入一片汪洋。”冯云山问道。
“陛下,有准备的受灾,总比毫无防备的受灾要强,而且,人工开挖,可以提前疏浚河道,将黄河之水该流往何处,提前布置好,让这滔天大水流入预定好的地方,这样便能最小范围地降低对受灾地区的影响,将灾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魏源禀报道,说完,他用一双看似浑浊却满汉精光的眼睛,望着眼前的冯云山,心中异常地期待:莫非,这个新登基的中华帝国的皇帝,刚坐上
看着面前已经形容枯槁的老人,冯云山不由心中叹息,暗自拿定主意,要请江南最好的名医给这在后世历史课本上赫赫有名的这位近代思想家治病,延长他的生命。
除了对这著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冯云山不想这位以近代启蒙思想家著称,鼓励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样伟大著作的古人,最后竟然沦落到醉心于佛学,郁郁不得志而悄无声息的了然死去的地步。
冯云山对于这名近代著名的学者,可很是推崇。
要知道,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作为一名以求学科举为第一要务的读书人,魏源能成为近代中国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并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jiāo往密切,能自行编写包括众多国家的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内容,特别是第一次鴉片战争失败之后,他便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朝廷的军队,这种眼光,便是林则徐,也不具备。
而且,冯云山对于魏源的兴办实业、关心百姓的思想很是敬佩。这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古人,有自己思考的古人,对于魏源甚至主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想法,冯云山更是叹为观止。若不是早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位人物,冯云山几乎以为这也是个穿越者。
“陛下,草民以为,当下每隔半年,黄河便要小规模地决口,每隔三四年,便要大规模地决口,究其原因,皆因为黄河本就是夺淮入海,泥沙大量堆积,已经严重阻塞河道,因此才会如此频繁地决口。”魏源对黄河倒也熟悉,他十余年前,专门道黄淮地区仔细研究过,加上提早知道冯云山此次请他来,便是为治理黄河之事,早有准备,答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要根治黄河,必须要疏通河道淤泥积沙!”
第660章 治理黄河方略
对于魏源的这句话,冯云山是疑惑了。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关键是,这个疏通河道淤积的事情,难度太大了。不说这个时代,便是后世拥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时代,这个工程也是巨大到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冯云山感觉魏源这句话,等于是句废话。可处于对此人的历史评价,他不应该是说废话的人,听他语气,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果然,魏源一摸花白的胡须,解释道:“陛下,早在十余年前,草民因看见黄河频发决口水患,便至黄河一带现场查看了半年,得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想法。当时草民曾专程去茳苏清江浦向满清朝廷的江南河道总督建言,动用民夫人力从开封府兰阳县境,人工挖开河道,使黄河改道北流……”
“什么!?”听到魏源说道开封府兰阳,冯云山惊叫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魏源所说的,竟然这么精准!
要知道,历史上的记载,便是两三个月后,黄河大水从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决口,强行改道北流。冯云山记得很清楚,还是因为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兰考县,那个出了个叫焦裕禄的县令的地方!
冯云山不得不佩服这个叫魏源的古人,对黄河决口的位置判断之准。
“魏老先生,朕来问你,为何你会想从兰阳县开挖人工河道,让黄河北流?要知道,这个开挖河道,势必会让黄河的滔天大水冲向北方,汕东大地将陷入一片汪洋。”冯云山问道。
“陛下,有准备的受灾,总比毫无防备的受灾要强,而且,人工开挖,可以提前疏浚河道,将黄河之水该流往何处,提前布置好,让这滔天大水流入预定好的地方,这样便能最小范围地降低对受灾地区的影响,将灾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魏源禀报道,说完,他用一双看似浑浊却满汉精光的眼睛,望着眼前的冯云山,心中异常地期待:莫非,这个新登基的中华帝国的皇帝,刚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