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好。面对层层进bi,火器猛烈的敌军,僧格林沁束手无策,他只好在八里桥周围筑造土垒、战壕,同时将三万一千清兵分布在东西南三路,准备做最后的挣扎和抵抗。

    这个时候,僧格林沁已经信心全无,而他手下的各蒙古部落首领也是哭丧着脸,愁苦满面。谁也没想到,驰聘天下的蒙古骑兵和满旗铁骑会被一帮粤贼步卒打得如此之惨,还不论是守城,亦或是己方最擅长的堂堂野战。

    僧格林沁不敢想象,若是自己守不住八里桥,大清会落到何种境地!

    这八里桥可是通州入京的咽喉之地,一旦丢了八里桥,京城就犹如被剥开的竹笋,肥嫩的笋肉,再没有一丝屏障的大清京城便赤luoluo地暴露在粤贼面前!

    因此,没人比僧格林沁更清楚八里桥的防守对京师意味着什么,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率领清兵守住这一块阵地。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僧格林沁也算看清了,北京城内的那帮八旗军,根本就难以依靠上。当前大清,也唯有自己手下的这些蒙古骑兵和迎战的这些八旗铁骑。

    无论如何,就算知道很可能失败,僧格林沁也要拼死守住。

    思虑万千,僧格林沁第一次失眠了,他干脆爬了起来,给皇上写了封奏折:“奴才等现在督带官兵退八里桥以扼赴京道路。奴才决意赶紧再振军心,倘粤贼从八里桥进犯京师,奴才等惟有与之以死相拼,以壮我大清国威,报效皇上对奴才的恩宠!”

    而这个时候,还没睡的有冯云山和刘胜邦等人。

    甲一师和甲九师击退清军后不久,清军便弃守通州城而去。两师不费吹灰之力,占驻了通州城和通州城西南的清军中军大营。

    得知占领通州的冯云山大喜,也跟随着连夜进了通州城,对于这座满清的“天下粮仓”之地,冯云山垂涎已久,他渴望着能有不少缴获。

    第580章 八里桥血战(上)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端,又是漕运进京的必经之路。从元代以来,北京城为一国之都后,处于京东运河边上的通州便成为一jiāo通重地,在拱卫京城和运河漕运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南方特产尤其是粮食,通过漕运或是海运经过天津后,便抵达通州。

    而明清两朝,朝廷都在通州修建粮仓,便于储存与运送。特别是满清一朝,北京人口大增,通州几乎与与粮仓相等,既要运送,又要保存,近于运河边,先天便利,随时贮有近百万石粮食,相当于大清的国仓。“国家岁入东南漕运四百万石,析十之三贮于通仓”,真可谓天下粮仓。

    而此刻,进入通州城的冯云山和石达开、罗大纲、左宗棠等人,便在林凤祥和谭绍光的带领下,前往城内的两大仓库,大西仓和中仓。

    眼前浓烟滚滚,正是中仓所在,数千讨虏军以营为单位,在各自营长的指挥下,担水灭火,而十余架水龙也已经在拼命汲水灭火。

    林凤祥指着不远处,几十个仍自冒烟的粮仓,一脸激愤地道:“圣王,这些清妖做得太绝了,临逃跑,还将通州城内的粮仓都放火烧掉,幸好,这些粮食有些受潮,不大好烧,没怎么起火倒是烟很多。很多粮仓已经扑灭了,但还是有十余个仓彻底烧毁,抢救不回来了。”

    谭绍光却一脸喜色地道:“林师长,不要太贪心啊。清妖没能全部烧完,已经很好了。单单这个中仓,应该就能缴获四十多万石粮食。还有那边的大西仓,听说更多,幸好那些奉命放火的清妖,太过匆忙。”

    冯云山道:“这些粮食,可谓是意外之财。战乱造成许多流民,还有通州城中的米店关门,城内的百姓有可能无米下锅,还是要放些粮食赈济流民和百姓才好。”

    跟随其后的后勤处处长周胜富连忙应下。

    占领通州城,讨虏军不但缴获大pào数十门,刀矛火qiāng以及火yào等无数,最重要的是,在大西仓和中仓一共缴获一百二十万石粮食,通州城角落又缴获了战马七百匹,可能是清兵逃离得太匆忙,竟然连战马都忘记了。

    至于那些刀矛,在冯云山看来,都是破铜烂铁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