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恒生领着一帮讨虏军将士将铁路沿线的百姓农田、民居强行损毁,不给百姓搬迁时间。
冯云山知道这拆迁在后世便是个老大难问题,便告诫韶州知府任为琦要好好配合,一切都为这条铁路让道,任为琦这才作罢,睁只眼闭只眼地让程恒生领着人,三下五除二地将规划中的铁路沿线全部清理出来,这才确保了铁路在五个月时间便修建完成。
想到这里,冯云山让跟随身后的王闿运将程恒生叫来,当面褒奖了一番,让原本因为是满清降官的程恒生,激动不已。
……..
比程恒生更为激动的,是郑大将,一个乌石镇上原生土长的乡民。
郑大将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乌石村,到郑大将这代,已经变成了独苗一根。由于家道败落,郑大将只有三亩劣等的水田,家境贫寒,前年,体弱多病的妻子连小孩都没生下,便染病故去之后,家中便只剩下他一人独守,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郑大将不是没想过再娶一房,但家中只有三亩劣等水田,每年的出产勉强够他一个人的伙食,要不是他在农闲时分在乌石镇上帮人家做些零工,根本连猪油和盐都吃不起。如此便耽搁下来,眼看年纪已经快三十来岁,却还是孤身一人。他倒是没什么,可镇上邻里乡亲的风言风语,嘲笑他们老郑家要绝后了,这让他实在受不了。
他渴望能赚些钱,再续一房亲事,生个儿子给郑家添上香火。但这可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
去年九月里的一天,正当他愁眉苦脸地从旁边的北江中一担担挑水,倒入三亩水田,辛苦浇水时,数十人过来。
其中一人当大官模样的人,自称是叫程恒生,乃是圣王王府工务部主事,说是这里要修建铁路,带领一帮工务部的官员和洋人前来测量,按照他们的规划,郑大将的三亩水田正好在他们的货运站台范围内。
郑大将有些不明白,什么是铁路?什么货运站台?跟我郑家的水田有什么关系?
那个叫程恒生的大官,解释半天,郑大将才明白,他们要将自己的三亩水田和旁边的山、荒地全部买下,用于修建叫铁路的东西。他们给的价钱,比郑大将知道的行情还要高出四成,郑大将自然没有意见。
他这三亩水田说是水田,实际上根本就是旱地。只不过离北江近,方便取水,才勉强算作水田。可他家穷,买不起长长的水车,只能自己每天担水,辛苦累死不说,禾苗还长得不好。能高价卖掉,自然求之不得。
于是当天,他们便在卖田契书上按了手印。
第二天,他本想再在乌石镇旁边打听下重新买些好一点的水田,却突然发现,这乌石镇方圆几里,根本就没人卖田了。整个乌石镇,仿佛都被一家叫南洋公司的买了下来。不是修建铁路,便是拆迁扩建第一钢铁厂和建设一家叫圣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的作坊,只不过,这些作坊还真大,竟然占地几里十几里。
三天后,郑大将来到乌石镇里的镇公所,发现整个他们乌石村上百人都挤在这里,其他人跟他一样,都是被征用地,不是水田,便是旱地,要不就是祖宅,吵闹不堪。
郑大将一打听这才知道,却是镇公所的人挨家挨户做了思想工作,提前替南洋公司几乎将整个乌石镇都买了下来。
幸好,乌石镇的村民都还算老实本份,没人耍泼,加上南洋公司出的价格也很高,又是镇公所出面,南洋公司顺利地将闲散土地都拿到手。
郑大将拿着卖田契书,在镇公所内南洋公司的人手中,拿到了123两白银。并且,镇公所的副镇长告诉他,因为他家的水田全部被征用了,导致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因此,南洋公司提供了一份工让他做。
郑大将大喜,忙问是什么工?
副镇长告诉他,工作比较辛苦,但薪俸很高,没月有近二两银子,包吃住,便是南洋公司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帮工,问郑大将愿不愿意去。
郑大将当然愿意。他正愁买不到水田,失去生活来源忧心。不过,他又有些担忧地问,这份工能干长吗?
副镇长耐心地告诉
冯云山知道这拆迁在后世便是个老大难问题,便告诫韶州知府任为琦要好好配合,一切都为这条铁路让道,任为琦这才作罢,睁只眼闭只眼地让程恒生领着人,三下五除二地将规划中的铁路沿线全部清理出来,这才确保了铁路在五个月时间便修建完成。
想到这里,冯云山让跟随身后的王闿运将程恒生叫来,当面褒奖了一番,让原本因为是满清降官的程恒生,激动不已。
……..
比程恒生更为激动的,是郑大将,一个乌石镇上原生土长的乡民。
郑大将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乌石村,到郑大将这代,已经变成了独苗一根。由于家道败落,郑大将只有三亩劣等的水田,家境贫寒,前年,体弱多病的妻子连小孩都没生下,便染病故去之后,家中便只剩下他一人独守,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郑大将不是没想过再娶一房,但家中只有三亩劣等水田,每年的出产勉强够他一个人的伙食,要不是他在农闲时分在乌石镇上帮人家做些零工,根本连猪油和盐都吃不起。如此便耽搁下来,眼看年纪已经快三十来岁,却还是孤身一人。他倒是没什么,可镇上邻里乡亲的风言风语,嘲笑他们老郑家要绝后了,这让他实在受不了。
他渴望能赚些钱,再续一房亲事,生个儿子给郑家添上香火。但这可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
去年九月里的一天,正当他愁眉苦脸地从旁边的北江中一担担挑水,倒入三亩水田,辛苦浇水时,数十人过来。
其中一人当大官模样的人,自称是叫程恒生,乃是圣王王府工务部主事,说是这里要修建铁路,带领一帮工务部的官员和洋人前来测量,按照他们的规划,郑大将的三亩水田正好在他们的货运站台范围内。
郑大将有些不明白,什么是铁路?什么货运站台?跟我郑家的水田有什么关系?
那个叫程恒生的大官,解释半天,郑大将才明白,他们要将自己的三亩水田和旁边的山、荒地全部买下,用于修建叫铁路的东西。他们给的价钱,比郑大将知道的行情还要高出四成,郑大将自然没有意见。
他这三亩水田说是水田,实际上根本就是旱地。只不过离北江近,方便取水,才勉强算作水田。可他家穷,买不起长长的水车,只能自己每天担水,辛苦累死不说,禾苗还长得不好。能高价卖掉,自然求之不得。
于是当天,他们便在卖田契书上按了手印。
第二天,他本想再在乌石镇旁边打听下重新买些好一点的水田,却突然发现,这乌石镇方圆几里,根本就没人卖田了。整个乌石镇,仿佛都被一家叫南洋公司的买了下来。不是修建铁路,便是拆迁扩建第一钢铁厂和建设一家叫圣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的作坊,只不过,这些作坊还真大,竟然占地几里十几里。
三天后,郑大将来到乌石镇里的镇公所,发现整个他们乌石村上百人都挤在这里,其他人跟他一样,都是被征用地,不是水田,便是旱地,要不就是祖宅,吵闹不堪。
郑大将一打听这才知道,却是镇公所的人挨家挨户做了思想工作,提前替南洋公司几乎将整个乌石镇都买了下来。
幸好,乌石镇的村民都还算老实本份,没人耍泼,加上南洋公司出的价格也很高,又是镇公所出面,南洋公司顺利地将闲散土地都拿到手。
郑大将拿着卖田契书,在镇公所内南洋公司的人手中,拿到了123两白银。并且,镇公所的副镇长告诉他,因为他家的水田全部被征用了,导致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因此,南洋公司提供了一份工让他做。
郑大将大喜,忙问是什么工?
副镇长告诉他,工作比较辛苦,但薪俸很高,没月有近二两银子,包吃住,便是南洋公司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帮工,问郑大将愿不愿意去。
郑大将当然愿意。他正愁买不到水田,失去生活来源忧心。不过,他又有些担忧地问,这份工能干长吗?
副镇长耐心地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