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半亩地了!”刚下地的李龙惊叫道。
收好火柴,拿着漏锄也下地的李虎,同样惊叫起来:“啊,真的锄了好大一片地。哥,刚才是爹一个人锄的,我还没下地呢。”
“啊?爹一个人锄的,他怎么做到的?”李龙更是惊诧起来。
李仲显听到大儿子的惊呼,停下手中挥动的漏锄,也看向自己刚才锄的土地:“哇!还真是!才这一会功夫,就有大概四分多地了?这,会不会哪里没锄到啊?”
李仲显仔细看了下锄过的旱地,很均匀,密密麻麻地泥土折痕,都锄遍了。这么说,自己就这么一会功夫,还真的锄了四分地?
李仲显怀疑,是这个新式的漏锄带来的惊喜。因为省力,每挥动一下不需要高高地举起,轻轻一挖再一拉就可以了。
为此,他让两个儿子各自站个角落,开始锄地松土。
两人都没偷懒。
一刻钟后,十六岁的李龙,卖力挥舞着大铁锄,气喘嘘嘘满面通红,额头全是汗滴,每挖一锄,都是费尽力气。
李仲显看了下他挖的地,大概3厘田不到,而且,土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甚至,还有些土仍然板结一块,没有松到位。
而这边十三岁的李虎,却只是额头见汗,稍稍有些气喘,面色正常,正慢条斯理地继续锄着地,看起来,很轻松的模样。
但让李仲显吃惊的是,年纪和力气都小的李虎,竟然锄了5厘地,比李龙还多,并且,锄的地更平整,松土的折痕更密集均匀。
不用说,百分之百是因为手中这个漏锄的原因。李仲显十分确定。
看来,自己还真是买了个宝贝啊。
不再多想,只想早点锄完地,将这个宝贝漏锄和那家“南记五金铺”告诉李刘氏和其他的亲戚乡邻们去!
……….
第二天一早,蕲州城南门刚一开门,便有一群身上带着泥土灰尘的乡民涌了进来,径直来到“南记五金铺”。
“小二,开门了!大伙来买你家的锄头和火柴!”
“掌柜的,早点开门啊,我家嫁女儿,还急着要在你这买两个搪瓷铁脸盆呢!”
……
乡民们七嘴八舌地催着开铺子,甚至还有人在铺门上敲起来。
随着众人催促,铺面门打开,几名小二出来维持秩序,放进一百人,门外还站着二百余人排着队,而且,城门处,还不断有卷着裤脚满身泥土的乡民进来。
不久,这些乡民或提着、背着、扛着甚至挑着各式农具、日常铁制品,笑容满面地出了城。
第三天、第四天,同样如此,前来“南记五金铺”的乡民有增无减。
最后,“南记五金铺”不得不安排店小二在铺子外面摆了几十条长凳供乡民等候,而“南记五金铺”也急着催促黄州府境内的总店“糊北丁一店”催货,但没想到,糊北丁一店回复说,他们自己也是好多货品早就缺货了,正急着派人赶往武昌,在催那名为“糊北甲一店”的糊北总店呢。
无奈,总店传来指示:没有货品的,可以先让顾客登记预订,总店将消息传到公司,催生产的工厂抓紧发货。
“南记五金铺”的店小二忙得不可开jiāo,却乐在心里。不过,还有人更乐,却是城门守兵,短短几天,城门收入便暴增,每天能收一二千文铜钱,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
而此时的桂阳城正和钢铁厂旁边的五金厂内,已经与一年前,大为不同,厂房内,不知何时,多了二十几台机器,在几台冒着白烟的蒸汽机带动下,轰轰轰地开动着,一片繁忙景象。
可能是因为机器声音过于嘈杂,站在机器旁的五金厂厂长宋金生,对跑进来的一名工人大喊道:“狗子,钢铁厂那边怎么说?”
“厂长,钢铁厂的副厂长说,没有库存的铁和钢了。都给我们五金厂了。”
“什么!都用光了?那我们五金厂怎么应付那些五金铺门店的催货?想办法,调集钢铁原料来。”宋金生吼道。
“厂长,那只能从新建的第一钢铁厂那边调来了。不过,听说那边才刚刚开始投产,估计没多少钢铁吧?”
收好火柴,拿着漏锄也下地的李虎,同样惊叫起来:“啊,真的锄了好大一片地。哥,刚才是爹一个人锄的,我还没下地呢。”
“啊?爹一个人锄的,他怎么做到的?”李龙更是惊诧起来。
李仲显听到大儿子的惊呼,停下手中挥动的漏锄,也看向自己刚才锄的土地:“哇!还真是!才这一会功夫,就有大概四分多地了?这,会不会哪里没锄到啊?”
李仲显仔细看了下锄过的旱地,很均匀,密密麻麻地泥土折痕,都锄遍了。这么说,自己就这么一会功夫,还真的锄了四分地?
李仲显怀疑,是这个新式的漏锄带来的惊喜。因为省力,每挥动一下不需要高高地举起,轻轻一挖再一拉就可以了。
为此,他让两个儿子各自站个角落,开始锄地松土。
两人都没偷懒。
一刻钟后,十六岁的李龙,卖力挥舞着大铁锄,气喘嘘嘘满面通红,额头全是汗滴,每挖一锄,都是费尽力气。
李仲显看了下他挖的地,大概3厘田不到,而且,土地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甚至,还有些土仍然板结一块,没有松到位。
而这边十三岁的李虎,却只是额头见汗,稍稍有些气喘,面色正常,正慢条斯理地继续锄着地,看起来,很轻松的模样。
但让李仲显吃惊的是,年纪和力气都小的李虎,竟然锄了5厘地,比李龙还多,并且,锄的地更平整,松土的折痕更密集均匀。
不用说,百分之百是因为手中这个漏锄的原因。李仲显十分确定。
看来,自己还真是买了个宝贝啊。
不再多想,只想早点锄完地,将这个宝贝漏锄和那家“南记五金铺”告诉李刘氏和其他的亲戚乡邻们去!
……….
第二天一早,蕲州城南门刚一开门,便有一群身上带着泥土灰尘的乡民涌了进来,径直来到“南记五金铺”。
“小二,开门了!大伙来买你家的锄头和火柴!”
“掌柜的,早点开门啊,我家嫁女儿,还急着要在你这买两个搪瓷铁脸盆呢!”
……
乡民们七嘴八舌地催着开铺子,甚至还有人在铺门上敲起来。
随着众人催促,铺面门打开,几名小二出来维持秩序,放进一百人,门外还站着二百余人排着队,而且,城门处,还不断有卷着裤脚满身泥土的乡民进来。
不久,这些乡民或提着、背着、扛着甚至挑着各式农具、日常铁制品,笑容满面地出了城。
第三天、第四天,同样如此,前来“南记五金铺”的乡民有增无减。
最后,“南记五金铺”不得不安排店小二在铺子外面摆了几十条长凳供乡民等候,而“南记五金铺”也急着催促黄州府境内的总店“糊北丁一店”催货,但没想到,糊北丁一店回复说,他们自己也是好多货品早就缺货了,正急着派人赶往武昌,在催那名为“糊北甲一店”的糊北总店呢。
无奈,总店传来指示:没有货品的,可以先让顾客登记预订,总店将消息传到公司,催生产的工厂抓紧发货。
“南记五金铺”的店小二忙得不可开jiāo,却乐在心里。不过,还有人更乐,却是城门守兵,短短几天,城门收入便暴增,每天能收一二千文铜钱,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
而此时的桂阳城正和钢铁厂旁边的五金厂内,已经与一年前,大为不同,厂房内,不知何时,多了二十几台机器,在几台冒着白烟的蒸汽机带动下,轰轰轰地开动着,一片繁忙景象。
可能是因为机器声音过于嘈杂,站在机器旁的五金厂厂长宋金生,对跑进来的一名工人大喊道:“狗子,钢铁厂那边怎么说?”
“厂长,钢铁厂的副厂长说,没有库存的铁和钢了。都给我们五金厂了。”
“什么!都用光了?那我们五金厂怎么应付那些五金铺门店的催货?想办法,调集钢铁原料来。”宋金生吼道。
“厂长,那只能从新建的第一钢铁厂那边调来了。不过,听说那边才刚刚开始投产,估计没多少钢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