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江浙和长江口,jiāo通漕运方便,对外贸易量逐步增加。
伍崇曜举例说,清妖道光十五年,整个满清生丝总产量七万担,卖给洋人共一万担,其中广州便占了九千担。但到了战后的道光二十五年,从广州出货给洋人的生丝只有五千担,而上嗨也增长到五千担了。
特别是去年,广州出货生丝还是只有五千担,而上嗨则增长到四万五千担。几年功夫,上嗨增长了数倍。其他茶叶瓷器虽然没有生丝如此严重,但也是如此趋势。
冯云山一想,便明白了为何如此。
广州的地方官,如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等,千方百计刁难洋人,甚至明里暗里唆使城内百姓驱赶洋人出城。
而上嗨的地方官,官职小,底气不足。
特别是发生“青浦教案”以后,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极点,不敢惹事。洋人在那开设租界,肆意妄为,甚至偷漏税严重亦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上嗨便成了洋人的天堂。
第150章 普鲁士人的生意(上)
感谢猫五爷、天下纵横有我、爱看喜欢的书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
现在广州成了自己的地盘,不能再继续让之衰落下去了。必须重新将失去的生意份额抢回来才行。冯云山暗暗想道。不过,这生意最大头的利润还是被洋人给赚去。他可是知道,售价三百两一担的生丝,到了欧洲、美国,可是翻倍以上的价格。
什么时候,组建自己的贸易船队,才是根本大计。这便又回到初始的问题上来:需要强大的海军水师。
想到这里,冯云山抛开脑中的想法,不去想他。眼下,先去看看那些在十三行的洋行区情况。
在伍崇曜的引荐下,冯云山和左宗棠、刘胜邦等人来到了十三行一侧的洋行区。伍崇曜介绍,广州百姓叫洋人开办的洋行区,叫夷馆区。原来最多时居住了近二三百名洋人,等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两人上任后,命令官府和百姓极力打压,导致夷馆区的洋人只有不到百人。
前阵子义军暴乱围攻广州城后,更是大部分洋人纷纷回港岛和墺门躲避战乱,没有离开和返回夷馆区的洋人只有十余人。
伍崇曜领路,首先来到的是一座瑞典行,货主已经逃回墺门,委托两名传教士帮忙看守。
一名来自瑞典的牧师韩山明,另一个是来自汉堡的黎力基。
他们原本在宝a县传教,但被当地官府驱逐出境,无奈返回港岛,却碰到了同样来自瑞典的商人,邀请他们来到广州,帮忙守洋行。
冯云山让伍崇曜介绍了下自己的来意,邀请他们明天参加南洋公司的开业。
接着,冯云山又向他们两人了解了他们出售的货物,原来都是些葡萄酒、玻璃制品、银元、布匹之类的。
在冯云山看来,并没多大作用,不过,冯云山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牧师先生,你们既然有玻璃出售,那是否有望远镜?”
“阁下,您要望远镜做什么用途?我们瑞典行有望远镜,不过不多,几倍和十余倍的各有几件,如果需要数量多的话,要从墺门仓库调货。请问您需要多少?”
“十倍左右的有多少,都拿出来,我全要了。墺门仓库的也可以运过来,我要500只。”冯云山不以为意,回答道。
“多少?”韩山明被吓了一大跳,五百只?整个墺门仓库也只有几十只。这想必是为军队订购的望远镜了!
“阁下,十分抱歉,我们墺门仓库都远远不够,我们从其他洋行均一点不知道能不能凑齐,但价格可能会贵些。”
冯云山皱皱眉头:“那便不用了。就这些吧。”笑话,不就是两个凸面玻璃套个圆筒么,买几个,让工匠照着自己做就行了。
夷馆区依次有小溪行、荷兰行、英国宝和行、丰泰行、隆顺行、瑞典行、帝国行、宝顺行、美洲行、明官行、法兰西行、西班牙行、丹麦行等。
冯云山从瑞典行出来,沿着街区,自西往东走。却见很多洋行都是大门紧闭,显然很多洋人还没摸清底细,逃离广州未归。
他们不知
伍崇曜举例说,清妖道光十五年,整个满清生丝总产量七万担,卖给洋人共一万担,其中广州便占了九千担。但到了战后的道光二十五年,从广州出货给洋人的生丝只有五千担,而上嗨也增长到五千担了。
特别是去年,广州出货生丝还是只有五千担,而上嗨则增长到四万五千担。几年功夫,上嗨增长了数倍。其他茶叶瓷器虽然没有生丝如此严重,但也是如此趋势。
冯云山一想,便明白了为何如此。
广州的地方官,如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等,千方百计刁难洋人,甚至明里暗里唆使城内百姓驱赶洋人出城。
而上嗨的地方官,官职小,底气不足。
特别是发生“青浦教案”以后,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极点,不敢惹事。洋人在那开设租界,肆意妄为,甚至偷漏税严重亦不敢多说什么,于是上嗨便成了洋人的天堂。
第150章 普鲁士人的生意(上)
感谢猫五爷、天下纵横有我、爱看喜欢的书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
现在广州成了自己的地盘,不能再继续让之衰落下去了。必须重新将失去的生意份额抢回来才行。冯云山暗暗想道。不过,这生意最大头的利润还是被洋人给赚去。他可是知道,售价三百两一担的生丝,到了欧洲、美国,可是翻倍以上的价格。
什么时候,组建自己的贸易船队,才是根本大计。这便又回到初始的问题上来:需要强大的海军水师。
想到这里,冯云山抛开脑中的想法,不去想他。眼下,先去看看那些在十三行的洋行区情况。
在伍崇曜的引荐下,冯云山和左宗棠、刘胜邦等人来到了十三行一侧的洋行区。伍崇曜介绍,广州百姓叫洋人开办的洋行区,叫夷馆区。原来最多时居住了近二三百名洋人,等两广总督徐广缙和巡抚叶名琛两人上任后,命令官府和百姓极力打压,导致夷馆区的洋人只有不到百人。
前阵子义军暴乱围攻广州城后,更是大部分洋人纷纷回港岛和墺门躲避战乱,没有离开和返回夷馆区的洋人只有十余人。
伍崇曜领路,首先来到的是一座瑞典行,货主已经逃回墺门,委托两名传教士帮忙看守。
一名来自瑞典的牧师韩山明,另一个是来自汉堡的黎力基。
他们原本在宝a县传教,但被当地官府驱逐出境,无奈返回港岛,却碰到了同样来自瑞典的商人,邀请他们来到广州,帮忙守洋行。
冯云山让伍崇曜介绍了下自己的来意,邀请他们明天参加南洋公司的开业。
接着,冯云山又向他们两人了解了他们出售的货物,原来都是些葡萄酒、玻璃制品、银元、布匹之类的。
在冯云山看来,并没多大作用,不过,冯云山忽然想起一事,问道:“牧师先生,你们既然有玻璃出售,那是否有望远镜?”
“阁下,您要望远镜做什么用途?我们瑞典行有望远镜,不过不多,几倍和十余倍的各有几件,如果需要数量多的话,要从墺门仓库调货。请问您需要多少?”
“十倍左右的有多少,都拿出来,我全要了。墺门仓库的也可以运过来,我要500只。”冯云山不以为意,回答道。
“多少?”韩山明被吓了一大跳,五百只?整个墺门仓库也只有几十只。这想必是为军队订购的望远镜了!
“阁下,十分抱歉,我们墺门仓库都远远不够,我们从其他洋行均一点不知道能不能凑齐,但价格可能会贵些。”
冯云山皱皱眉头:“那便不用了。就这些吧。”笑话,不就是两个凸面玻璃套个圆筒么,买几个,让工匠照着自己做就行了。
夷馆区依次有小溪行、荷兰行、英国宝和行、丰泰行、隆顺行、瑞典行、帝国行、宝顺行、美洲行、明官行、法兰西行、西班牙行、丹麦行等。
冯云山从瑞典行出来,沿着街区,自西往东走。却见很多洋行都是大门紧闭,显然很多洋人还没摸清底细,逃离广州未归。
他们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