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白晖怀出的主意,让熟悉广州城的许祥光、许大光两人发动城内的百姓,将住在城内的各把总以上清军的家眷都摸清楚,然后全部扣押了起来,想通过其家属要求这些清军武官投降圣军。

    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的,城内被俘虏的清军绿营兵把总千总大堆都抢着要投降。三人便想用城内抓住的家眷,来威胁在广州城以外还在抵抗圣军的清军将领,敦促他们率部投降。

    冯云山想着,正好谭体元要寻找识字又懂火器的圣兵,估计不大好找,心中一动,便问道:“有没有读过书,懂火器的人?”

    白晖怀看了看许祥光,两人都没说话,一边的许大光倒是开口了:“圣王,大光恰好知道这么一个人。他名叫李见微,他爹是清妖水师大鹏协参将,官声还不错,家里也清贫,就没抄没他家。他本人也厌恶满清,答应写信劝他爹归降圣军。这个李见微便自幼读书,又在清兵军营之中,熟知火器,连战船也有一定了解。”

    “哦,这个李见微能弃暗投明,很好。将他带来让我见见。”冯云山高兴地说道。他想的是,让这个李见微随谭体元一道去欧洲一趟。

    …........

    推荐一本好书,书名《皇匪》,文笔流畅,思路清晰,虽然字数有点少,先收藏下吧,等养肥了再宰。

    第135章 大买办伍崇曜(求支持!)

    (今天白天都没人打赏。可怜啊!只能感谢还在看书的大大们!)

    很快,许大光将李见微带来。他们原本就是熟人,同一届考武举的同年。

    李见微见了冯云山,丝毫不见畏惧,彬彬有礼,完全不似武举出身,倒似有几份读书人的沉静在。

    冯云山问了下清军中各类火pào、鸟qiāng的xing能情况,李见微回答得头头是道,看来对火器是比较了解。

    不但如此,李见微竟然对洋人的一些先进火qiāng也比较了解:“圣王,满清和圣军都在使用的鸟qiāng、抬qiāng,大多是老式火绳qiāng,劣质铸造qiāng管,zhà膛率高,shè程才百余步,不到洋人说的百米,而且清兵勇们都不会瞄准,50步距离,百发而不得十中。”

    “而洋人在鸦*片战争中使用最多的‘褐贝斯’滑膛qiāng,乃是一种成熟的燧发qiāng,听说好多都是什么东印度公司生产的,见微有幸使用过一种印度款‘褐贝斯’超轻短管滑膛qiāngp1812,又轻又断,shè程能达250步,也就是洋人说的200米,幸好80米以外就准度不大了。听说这种火qiāng不但成本低廉,制造起来也很方便,洋人单这个什么东印度公司每年便可制造数十万上百万支。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又将这种‘褐贝斯’燧发qiāng改成击发式。”李见微瞟了一眼亲卫身上背着的鸟qiāng,忧心忡忡地说道,“亏我们还在为些垃圾般的鸟qiāng能够配齐一半而沾沾自喜。”

    “而我听闻西洋的法兰西的火qiāng更为精良,原来是装备查尔维尔mle1777燧发滑膛qiāng,随着他们的皇帝席卷欧洲,后来又研制了查尔维尔mle1842新式击发滑膛qiāng,shè速更是加快不少。xing能比英人的‘褐贝斯’滑膛qiāng还要好。”

    冯云山惊呆了!他想不到,在广州城里的一名清军武将子弟中,竟然还有这么了解洋人新式火qiāng的。捡到宝了!

    不由大喜,夸赞道:“想不到李兄弟对洋人的火器竟如此精通。而且李兄弟又愿意加入我太平圣军,劝说令尊弃暗投明,真是最好不过!”

    “圣王有所不知,见微因母亲身体有疾,经常找洋人传教士看病,几年下来,与那些洋人比较熟悉,甚至能说几句简短的洋文,对他们的火器有些了解。至于弃暗投明,原本就是我汉人该做的事情。见微还得替父亲向圣王告罪一声。”李见微解释道。

    “各位其主,何罪之有。何况令尊为官清正廉明。”冯云山又赞叹一声,才说出自己的目的:“李兄弟,本王听闻法兰西的洋人又研制出一种叫米涅线膛qiāng的火qiāng,采用专门的圆头柱壳铅弹,比qiāng口小,容易塞入qiāng膛,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能在发shè时将使子弹和膛室之间的密封xing好,大大增强了qiāng支的shè速,shè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