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对应的大小的pào子,只能以牌尾临时打磨的石弹充当,威力大减。苦于这个时代的制造工艺和惨不忍睹的炼钢水平,冯绍光一时间也并无好的办法予以立即改进。

    不过,冯绍光发现,原来的铸铁和废铁大多是白口铸铁和熟铁,而他曾经学过粗浅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大致还是知道白口铸铁虽然含碳量低,但里面的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因此断口呈亮白色。由于有大量硬而脆的渗碳体,白口铸铁硬度高、脆xing大、很难加工,传热xing能也不够。而灰口铸铁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于是,冯绍光用他仅有的一点钢铁冶炼知识,让铁匠们做了个密闭的退火炉,将原来的铸铁和熟铁重新融化,加入一定的木炭和石英砂,得到的铸坯件在密封的退火炉中进行热处理,这样得到的铸铁组织中变有呈团絮状的石墨成分,断口也呈现灰色,虽然无法测定成分,不知道是不是灰口铸铁,但起码比较接近了。这种类似的灰口铸铁,铸造xing更好,减磨xing,耐磨xing好,熔化配料亦简单,并不多支出什么费用,关键是导热xing能好了很多。铁匠铸造好铁pào后,pào手一试验,发现连续几发pào弹后,铁pào膛内比原有的火pào膛内温度要低不少,这就解决了原有火pào的容易zhà膛问题,火pào连续发pào速度提高不少。

    冯绍光要求,新铸的火pào按照口径大小,统一标准,不再用尺寸衡量,换算成厘米。最重要的,pào管口径和pào子的吻合精度要高。pào子要塞入pào管,肯定是要比pào管口径略小,太大或者一样就难以塞入,但过小又会造成缝隙过大,火yàobàozhà后的高压烟气大量泄漏,造成pào子发shè无力。

    冲天pào,大的口径统一为21厘米,全长70厘米,重约700斤,配以四轮木制pào车承载。此pào只适合城头或山头固定防守。小的口径统一为8厘米,全长54厘米,重约180斤,可抬可拉,配以木架支撑,适合野外作战。

    普通火pào,大的口径移动不便,并没铸造,只是中小口径,分为口径11.5厘米、8厘米、6厘米三类。

    其余火pào因无参考,道州城内工匠水平低下,无法自制。冯绍光本身也不擅长武器研究,加上精力有限,便暂时作罢,等接触洋人,从他们身上再想办法得到最新式的火pào吧。

    而廖大妹遵照圣王要求,组织绣锦营,并开出适当工钱召集城中民fu,一道缝制黄、红、蓝、青色四色军服以壮军容。前期太平圣军因为是牌尾的后军组成,根本没有统一的服装,最多头系红布包头,后面加入的天地会众等民壮更加是衣着五花八门,甚至有些连红头巾都没统一。

    从后世过来的冯绍光心里清楚,军队服装看起来只是一件衣服的小事,其实远非如此。军队,是一个战争团队,需要一股气势,而服装的统一,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提升这个团队精气神的方法。战场上,服装统一的话,战友一眼便知,不但能相互支援,还有种一起战斗的氛围。对于指挥官,也是能立即判断敌我优劣,调配兵力。相对于外部民众,统一服装的一支军队,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有极强的震慑力。

    现在,太平圣军已经开始壮大,有一块地盘,又缴获些布料,是时候统一军服了。这个满清时代,都是以黄为尊,冯绍光也不能标新立异,尽管骨子里,他更喜欢红色一些。于是,圣王御林军配以橙黄军服,后勤军配以浅黄军服,圣一军配以赤红色军服,圣二军配以蓝色军服,圣三军配以青色军服,加以区分。

    “还是要趁太平军主力在长沙吸引清廷注意力的时候,加快自己的发展。要不然......原以为自己穿越过来,有着比这个时代多出160年的知识和眼光,发展起来轻而易举,现在想要着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整个一连串的系统工程,就算我知道航母图纸,也无法制造,首先连块厚钢板都无法造出,更别说无缝压力钢管、工业齿轮之类的了。”

    “不说别的,连夏塞波步qiāng这种我即便有点了解,也无法生产出来。起码,连火帽里的*雷*汞*就没

章节目录

这个天国不太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三江口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江口水并收藏这个天国不太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