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谢吟月,他会为了退个亲一怒斩断手掌吗?

    从母亲那里离开,韩希夷一路沉思回房。

    进门,两个妙龄少女迎上来,“大爷回来了。”

    这是静女和陶女,他贴身伺候的丫鬟。

    在他十岁那年,挑中了她们来身边伺候。那时他正读《诗经》,因一女聪慧幽静,便引《静女》篇,赐名“静女”;另一女率真活泼,因《君子阳阳》篇中有“君子陶陶”一句,陶陶,意为快乐的样子,遂赐名“陶女”。

    二女从八岁起跟着他,不知不觉也读了满腹的诗书。

    她们原本在韩家祖宅,只因韩希夷近两年待在霞照的日子多了,韩太太担心儿子身边只有小秀,伺候不周他,便将她们送了来。

    当下韩希夷笑道:“回来了。”

    陶女问:“大爷要洗漱吗?”

    韩希夷道:“不。我暂不歇息,还有事。”

    说着,匆匆进入内室,去看大圣遗音。

    二女跟进来伺候。

    韩希夷将琴搬到矮桌上,摆弄查看。

    静女见他神情,道:“大爷今日很高兴。”

    韩希夷闻言抬头,诧异问:“这么明显?”

    二女对视一眼,一齐点头,看着他抿嘴儿笑。

    韩希夷的确心情很好,便道:“那你们猜猜,我为何高兴?”

    陶女先道:“大爷肯定遇见好事了。”

    韩希夷道:“哦!依你说的,我平日没遇见好事的时候,难道都皱着眉头、拉长了脸,好像别人欠了我银子没还似的?”

    静女噗嗤一声笑了。

    陶女忙道:“不是。大爷天天都笑眯眯的。”

    韩希夷道:“这就是了。那你们为何单说我今日高兴?”

    陶女没词了,看向静女。

    静女道:“大爷眼中有发自内心的喜悦,与平日截然不同。我猜大爷这样高兴,定是因为——”她目光在那大圣遗音上一溜,就在韩希夷以为她要说“得了好琴”的时候,她却话锋一转——“郭姑娘!”

    韩希夷瞅她笑道:“你果然不负静女之名。”

    静女微笑不语,示意陶女去烹茶,自己又点燃几盏玻璃灯,再给玉鼎添香,又去撑起窗扇,让春夜的气息透入纱窗内。

    韩希夷见二人忙碌,忽想起什么,有些出神。(未完待续。)

    第381章 发送

    等陶女奉上香气四溢的一杯茶,韩希夷接过去抿了一小口,然后斟酌道:“你们,也该嫁人了。心中可有合适人选?说出来,我为你们筹划筹划。你们伺候我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们出嫁,我请母亲为你们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让你们嫁得体面风光。”

    陶女花容失色,骤然红了眼圈。

    静女要平静得多,但也笑容勉强。

    韩希夷也不催,就这么看着她们。

    静女首先镇定下来,先上前冲韩希夷蹲身施礼,然后起身,迎着他道:“多谢大爷。婢子想嫁一殷实小户人家,不求大富贵,只求丰衣足食,夫君为人诚恳仁善,公婆慈和怜下。若大爷肯费心促成,婢子感恩不尽。”

    韩希夷笑道:“你说得如此详尽,是否已有了人选?”

    静女垂首,低低应了一声。

    韩希夷道:“我大概也能猜着一二。——可是赵之和?”

    静女就不吭声了,但也未否认。

    韩希夷便知猜对了。

    那赵家是一小商户,长期从韩家进货做买卖。韩希夷看中他们实诚老客户,也肯jiāo结,总给最优惠的价格。去年正月,赵之和来韩家拜访,他还亲自留他用了酒饭。就是那次,静女见了赵之和。赵之和更被静女容貌惊得失魂落魄。

    韩希夷回想那情形,笑道:“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静女又拜谢一次,方退到一旁。

    陶女被这情形弄得不知所措,见韩希夷看向她,她结结巴巴道:“婢子……婢子……”

    说了半天,也没说出句完整的话来,泪水倒是不断往下滚。

    韩希夷微笑道:“这是怎么了?女儿家,长大了总要嫁人的。便是我的亲妹妹,也不能留在韩家一辈子。我别的能力没有,替你们谋一个好人家,还是能做到的。你且慢慢

章节目录

水乡人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乡村原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乡村原野并收藏水乡人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