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纱撩起来,顿时,一张清丽的面庞就出现在男子的眼中。
“嗯,你也快吃吧,吃了休息一会,下午我们接着赶路,估摸不用一个时辰就到洛州了。”男子收回投放在远天之中的怅惘目光,笑着对女子道。
“嗯。”
作者有话要说:(*^__^*) 先更一章……
46
46、春风沉醉 ...
入夜时分,明月跃上柳梢,城东一带的街区远远近近的灯火开始升了起来,暖黄的光晕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出暧/昧的华美,白日的温热喧嚣还没来得及散去,掩盖在夜色之下的城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盛宴。
洛州城的夜晚一向有着不输于白日的繁华热闹,何况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蜗居,春风和煦的夜晚更加让人有出门赏玩的yu/望。
洛州的夜市最开始起源于城东的青楼/妓/馆,以及在那销金窟周围做些小买卖的货郎摊档,后来发展到城东的几条杂货街、饮食街,再然后整个城东以及城北的部分街区都开始加入夜市。
官府为了方便管理,就将夜市划分为掖庭和商坊,并且在衙门中设立了掖庭坊进行专门管理。掖庭,顾名思义,就是做皮肉生意的勾栏院,后来把戏馆、杂耍之类的也归入进去;商坊,是除了掖庭之外的所有买卖。
商坊经营的大都是一些小本买卖,大商家虽然也有在夜间开门迎客,只是逛街的人们似乎更加钟情于小摊小档,久而久之,处在夜市街之中的一些中高档店铺,每到了夜间开坊(夜市开放就成为开坊),就会将店铺中低档的货物摆将出来低价出售,或者干脆就做起了别的买卖来。
天阳商行在城东也有几间铺子,卖的自然是高档的货物,不过到了夜间夜市开市,也还是入乡随俗了。
譬如锦绣坊(天阳商行名下经营绸缎类的商号),白日卖的是一等一的绫罗绸缎,到了夜晚的夜市,绫罗绸缎都选了最金贵的摆出来,但是同时,柜台上也多了许多从乡间购买回来的各色布匹、绣品。
布匹和绣品单卖,同时也作为客人购买顶级的绫罗绸缎时的免费赠品。
这个办法不过是非花从现代剽窃过来的常见促销手段,不过这种手段在古代商业中应用得不多,就算那些古人懂得运用,也不舍得用价值太高的东西作为赠品,并且还长期坚持着。
说起来,锦绣坊的这些布匹和绣品是派了专人从各地的乡村僻壤选购回来的上等品,带着各个地方的乡土特色和民族风情,卖的价格不算高,但也绝对不低。
须知这些东西都是花费了人力物力从全国各地的穷乡僻壤带回来的,经了锦绣坊的手,价钱自然不能低到哪里去。
在古代这样的农业社会,山里、乡下的村fu一般都会自己织点布、绣点东西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零散的卖出去的话,价钱一般会被压得很低,而且因为这些织出来的布和绣出来的绣品的规格都不统一,用料工艺也千差万别,所以也很难找到有长期愿意接收的商家,所以,就算有些布匹织的再好,绣品绣得再美,也是被埋没在乡间。
而锦绣坊就是看中了这点,派了大批的人以走村货郎的身份到偏远的山村、乡下去,高价收购山里的特产,包括yào材、皮毛、土布等等一类的东西,集中之后进行细分、加工,再分配到商行里的各个店铺售卖。
这样既帮了那些贫困的乡民,又能以相对低的价钱购入货物,还方便探听民间消息,一举三得。
而锦绣坊卖的这些东西也因为风情独特、稀罕少见,深得城里的姑娘、媳fu们的喜爱,因此,每到了夜市开市,锦绣坊的生意不仅不输于白天,反而有了一种白日所没有的喧闹。
再譬如芙蓉楼,原本在城中的主大街上就有一间店面,后来生意实在太好,蓝竟航又在城东靠近城门方向的主大街上盘了一家酒楼过来,改成了芙蓉楼的分店。
这家分店的地理位置绝佳,白日顾客盈门,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城中的那家总店,只是到了夜市,作为以酒菜为主要盈利途径的高档酒楼,要
“嗯,你也快吃吧,吃了休息一会,下午我们接着赶路,估摸不用一个时辰就到洛州了。”男子收回投放在远天之中的怅惘目光,笑着对女子道。
“嗯。”
作者有话要说:(*^__^*) 先更一章……
46
46、春风沉醉 ...
入夜时分,明月跃上柳梢,城东一带的街区远远近近的灯火开始升了起来,暖黄的光晕在夜风的吹拂下摇曳出暧/昧的华美,白日的温热喧嚣还没来得及散去,掩盖在夜色之下的城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盛宴。
洛州城的夜晚一向有着不输于白日的繁华热闹,何况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蜗居,春风和煦的夜晚更加让人有出门赏玩的yu/望。
洛州的夜市最开始起源于城东的青楼/妓/馆,以及在那销金窟周围做些小买卖的货郎摊档,后来发展到城东的几条杂货街、饮食街,再然后整个城东以及城北的部分街区都开始加入夜市。
官府为了方便管理,就将夜市划分为掖庭和商坊,并且在衙门中设立了掖庭坊进行专门管理。掖庭,顾名思义,就是做皮肉生意的勾栏院,后来把戏馆、杂耍之类的也归入进去;商坊,是除了掖庭之外的所有买卖。
商坊经营的大都是一些小本买卖,大商家虽然也有在夜间开门迎客,只是逛街的人们似乎更加钟情于小摊小档,久而久之,处在夜市街之中的一些中高档店铺,每到了夜间开坊(夜市开放就成为开坊),就会将店铺中低档的货物摆将出来低价出售,或者干脆就做起了别的买卖来。
天阳商行在城东也有几间铺子,卖的自然是高档的货物,不过到了夜间夜市开市,也还是入乡随俗了。
譬如锦绣坊(天阳商行名下经营绸缎类的商号),白日卖的是一等一的绫罗绸缎,到了夜晚的夜市,绫罗绸缎都选了最金贵的摆出来,但是同时,柜台上也多了许多从乡间购买回来的各色布匹、绣品。
布匹和绣品单卖,同时也作为客人购买顶级的绫罗绸缎时的免费赠品。
这个办法不过是非花从现代剽窃过来的常见促销手段,不过这种手段在古代商业中应用得不多,就算那些古人懂得运用,也不舍得用价值太高的东西作为赠品,并且还长期坚持着。
说起来,锦绣坊的这些布匹和绣品是派了专人从各地的乡村僻壤选购回来的上等品,带着各个地方的乡土特色和民族风情,卖的价格不算高,但也绝对不低。
须知这些东西都是花费了人力物力从全国各地的穷乡僻壤带回来的,经了锦绣坊的手,价钱自然不能低到哪里去。
在古代这样的农业社会,山里、乡下的村fu一般都会自己织点布、绣点东西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零散的卖出去的话,价钱一般会被压得很低,而且因为这些织出来的布和绣出来的绣品的规格都不统一,用料工艺也千差万别,所以也很难找到有长期愿意接收的商家,所以,就算有些布匹织的再好,绣品绣得再美,也是被埋没在乡间。
而锦绣坊就是看中了这点,派了大批的人以走村货郎的身份到偏远的山村、乡下去,高价收购山里的特产,包括yào材、皮毛、土布等等一类的东西,集中之后进行细分、加工,再分配到商行里的各个店铺售卖。
这样既帮了那些贫困的乡民,又能以相对低的价钱购入货物,还方便探听民间消息,一举三得。
而锦绣坊卖的这些东西也因为风情独特、稀罕少见,深得城里的姑娘、媳fu们的喜爱,因此,每到了夜市开市,锦绣坊的生意不仅不输于白天,反而有了一种白日所没有的喧闹。
再譬如芙蓉楼,原本在城中的主大街上就有一间店面,后来生意实在太好,蓝竟航又在城东靠近城门方向的主大街上盘了一家酒楼过来,改成了芙蓉楼的分店。
这家分店的地理位置绝佳,白日顾客盈门,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城中的那家总店,只是到了夜市,作为以酒菜为主要盈利途径的高档酒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