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据说全是贫困人口,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一个劳动力,还必有一个躺在床上需要天天吃yào的长辈。拿着村上开的证明,红着眼眶找到领导,哭得稀里哗啦,好像领导不同意他们的请求就活不下去一样。
咸瓜子的市场正在扩大,可来李家的队伍却在萎缩,市面上流出新的五香瓜子,定价便宜且不需排队疯抢。
赵志刚也开始转型,做起了电器生意,许扬也跟着掺和了一脚,想赚老婆本。
李大力危机满满,当下召开家庭紧急会议,许扬也被视为编内人员,第一次参加,内心有点小激动,听得全神贯注,还拿个小本本像模像样的写会议纪要。
银杏直接看乐了,这股认真劲和许珍挺像的。
突然灵光一闪,念头升起,金大腿在此,现在不抱更待何时。
兴致勃勃,“爸,我们卖衣服怎么样?”
“啥?”李大力懵了,脑袋有点转不过来,怎么就扯到卖衣服上面。
“卖什么衣服?”田双比较感兴趣,她以前帮地主媳fu卖过,利润很可观。
“许珍姐不是开工厂做服装生意吗,我们从她那儿进货,在这边卖,肯定行的。”
越说越开心,银杏又转过头对着许扬问道,“你和赵志刚的家电也是许珍姐联系的厂家吧,正好一起捎带回来,路费我们一起分担。”
一家人又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许扬。
“电器的确是大姐牵线搭桥的,赵志刚亲自考察过,比较靠谱。我们第一批货已经到位,卖的比较紧俏,正打算让老板发第二批。”
想想又加了一句,“赵志刚要重新弄个合同跟老板签约,他后天还要过去一趟。”
心动不如行动,要好好把握住机会,银杏放心大胆的画饼,“爸,电器肯定比衣服贵,那个都有人买,还愁衣服没销路,人都爱俏,谁不愿穿新戴新。”
许扬点点头,肚子饱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外形,像他,每次过来找银杏之前,都会站在穿衣镜前打量好几遍。
“叔,杏儿说的有道理。”首先表明立场,坚定的现在银杏这边,接下来再说其他的,“况且早点把知名度打起来站住脚,以后才有竞争力,不怕被随意打垮。”这句话是赵志刚说的,他借着用用。
崔红自认为年纪大,思想跟不上,对于这种决策一般都是听着,除非很有把握,否则不会轻易开口。田双则跃跃yu试,想尝试一把,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好。
但是李大力还是有点犹豫,一次进多少钱的货,多长时间进一次货,都需要考虑,距离太远,就是不方便。
许扬跟着又助推一把,“大姐说,在她那批发衣服的外省人非常多,生意都很红火,其中有个人一天甚至能赚一千。”
“许珍姐不是做外贸,输出国外的吗?”银杏记得许珍信里面是这么说的,她本意是想让许珍开个后门,给她留点货。
“有两条线,一条国内,一条国外。”
银杏眨着星星眼,“爸,你还担心什么,许珍姐发展国内这条线,说明需求大啊,咱们不能再等,迟了蛋糕就要被瓜分完。”
赶紧在脑海搜刮各种专卖店的配置,“咱们地方大,腾出一间房做试衣间。买之前随便试,觉得好看再买,当然前提是不能把衣服弄坏。”
……
会议开几个小时,李大力由最初的动摇,到打消疑虑,最后拍板接下来业务重心往服装方向转移,主打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女装。
当天晚上,银杏就开始制定计划,写了满满八页纸,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两点多。将将休息了四个小时,又爬起来坐车去许家给许珍打电话。
平时打电话发电报都去邮局,但是这事不好在外面说,且通话时间长,只能去许家。
对于银杏的到来,许母一点不惊讶,许扬昨天回家时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她真心佩服李家一家子,看看人家老的老小的小,但是那奋斗的劲头一点不输给年轻人。
许珍接到电话很开心,听说银杏想从她进女装,满口答应。只是也言明,生意归生意,私jiāo是私jiāo,价格比其他人便宜
咸瓜子的市场正在扩大,可来李家的队伍却在萎缩,市面上流出新的五香瓜子,定价便宜且不需排队疯抢。
赵志刚也开始转型,做起了电器生意,许扬也跟着掺和了一脚,想赚老婆本。
李大力危机满满,当下召开家庭紧急会议,许扬也被视为编内人员,第一次参加,内心有点小激动,听得全神贯注,还拿个小本本像模像样的写会议纪要。
银杏直接看乐了,这股认真劲和许珍挺像的。
突然灵光一闪,念头升起,金大腿在此,现在不抱更待何时。
兴致勃勃,“爸,我们卖衣服怎么样?”
“啥?”李大力懵了,脑袋有点转不过来,怎么就扯到卖衣服上面。
“卖什么衣服?”田双比较感兴趣,她以前帮地主媳fu卖过,利润很可观。
“许珍姐不是开工厂做服装生意吗,我们从她那儿进货,在这边卖,肯定行的。”
越说越开心,银杏又转过头对着许扬问道,“你和赵志刚的家电也是许珍姐联系的厂家吧,正好一起捎带回来,路费我们一起分担。”
一家人又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许扬。
“电器的确是大姐牵线搭桥的,赵志刚亲自考察过,比较靠谱。我们第一批货已经到位,卖的比较紧俏,正打算让老板发第二批。”
想想又加了一句,“赵志刚要重新弄个合同跟老板签约,他后天还要过去一趟。”
心动不如行动,要好好把握住机会,银杏放心大胆的画饼,“爸,电器肯定比衣服贵,那个都有人买,还愁衣服没销路,人都爱俏,谁不愿穿新戴新。”
许扬点点头,肚子饱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外形,像他,每次过来找银杏之前,都会站在穿衣镜前打量好几遍。
“叔,杏儿说的有道理。”首先表明立场,坚定的现在银杏这边,接下来再说其他的,“况且早点把知名度打起来站住脚,以后才有竞争力,不怕被随意打垮。”这句话是赵志刚说的,他借着用用。
崔红自认为年纪大,思想跟不上,对于这种决策一般都是听着,除非很有把握,否则不会轻易开口。田双则跃跃yu试,想尝试一把,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好。
但是李大力还是有点犹豫,一次进多少钱的货,多长时间进一次货,都需要考虑,距离太远,就是不方便。
许扬跟着又助推一把,“大姐说,在她那批发衣服的外省人非常多,生意都很红火,其中有个人一天甚至能赚一千。”
“许珍姐不是做外贸,输出国外的吗?”银杏记得许珍信里面是这么说的,她本意是想让许珍开个后门,给她留点货。
“有两条线,一条国内,一条国外。”
银杏眨着星星眼,“爸,你还担心什么,许珍姐发展国内这条线,说明需求大啊,咱们不能再等,迟了蛋糕就要被瓜分完。”
赶紧在脑海搜刮各种专卖店的配置,“咱们地方大,腾出一间房做试衣间。买之前随便试,觉得好看再买,当然前提是不能把衣服弄坏。”
……
会议开几个小时,李大力由最初的动摇,到打消疑虑,最后拍板接下来业务重心往服装方向转移,主打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女装。
当天晚上,银杏就开始制定计划,写了满满八页纸,房间的灯一直亮到两点多。将将休息了四个小时,又爬起来坐车去许家给许珍打电话。
平时打电话发电报都去邮局,但是这事不好在外面说,且通话时间长,只能去许家。
对于银杏的到来,许母一点不惊讶,许扬昨天回家时把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她真心佩服李家一家子,看看人家老的老小的小,但是那奋斗的劲头一点不输给年轻人。
许珍接到电话很开心,听说银杏想从她进女装,满口答应。只是也言明,生意归生意,私jiāo是私jiāo,价格比其他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