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口近一些的,但是紧挨着城门口的那几个坊,房价地价都比较高,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地方选在了大通坊。

    从长安城南面的安化门进来,左边第二个坊便是大通坊,大通坊的西面就是邢二等人所在的归义坊,这一片房屋价格并不是很高,出入也比较便利,王当他们在这里租了一个大院,专门用来收货放货。

    仇大郎赶去大通坊,按照路人的指引寻着了王当他们的铺子,入眼的是一个颇为简陋的大院,院门上挂着一个《定达快递》的牌匾,院子里熙熙攘攘。

    仇大郎进了院子,便有人问他:“寄信还是寄物什?”

    “寄信。”仇大郎答道。

    “去那边吧。”对方一指堂屋的方向:“寄信在左边,寄包裹在右边。”

    “隰城的信件果真能送吗?”仇大郎见对方虽是一身的草莽气息,说话却也和善,于是便多问了一句。

    “若是城里的便能送,若不是城里的,你便写一个城里的亲戚或者熟人的地址,出了城地方太大,送不了。”对方言道。

    这仇大郎家在隰城里面也是有亲戚的,从前托人带信,也都是托人带到那亲戚家中,这时候听闻他这般说,心中安定之余,也是十分高兴,连忙排队去了。

    他是几年以前跟随自家姨父来的长安城,他姨父在长安城经营着一家商铺,虽是小铺面,一年到头却也能挣得一些钱财,他姨父姨母没有儿女,把他这外甥带在身边,将来自然也是想让他继承这间铺面。

    长安城的生活很不错,虽然做买卖辛苦,挣的也不很多,但在见识过长安城的繁华以后,仇大郎两口子便也不想再回隰城了,只是心中常常会挂念家里的父母兄弟,信件往来又十分不便。

    这回,王当他们这些定胡人在这里开了一间这样的铺子,只要几文钱就肯帮人递信,这件事对于仇大郎这样的小买卖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

    五文钱十文钱的,仇大郎他们有,也舍得花,花这几文钱,总好过求爷爷告nǎinǎi地托人带信回去。

    这时候要寄信的人也不少,前面还有十余人,排起了一条不长不短的队伍。

    在他们旁边,就是过来寄货的,有些人怀里抱着包袱,有些人脚边放着担子。

    “……银簪?银簪不收,金银器物、易碎的瓷器、还有容易腐坏的,一律不收。”

    “哎,你看,就这一个小簪子,送给我婆姨的,还望这位郎君通融一二。”

    “通融不了,金银瓷器一概不收,我们王老、咳咳,王当家立下的规矩。”

    “那这几件衣物?”

    “衣物能送,你先在里面包层油纸,再在外头套一层麻袋,缝上,麻袋油纸那边都有,不过要花钱买,针线不收钱,你借去用

章节目录

南北杂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报纸糊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报纸糊墙并收藏南北杂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