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诚恳憨厚。
双方顺利订下盟约。
李元宗这人没别的好处,就是好强、爱面子,哪怕知道自己吃亏也绝不承认。
他现在孤零零一个人,身边就一个重伤的义子,自己又是阶下囚,为了回太原惩治那些逆子,不得不含恨答应周都督提出的诸多要求。
周都督bi李元宗写下盟约,心下得意:只要李元宗坐镇河东,江州就不用怕腹背受敌。
得意地捧着盟约书看了好一会儿,周都督忽然沉下脸。
一旁的裴望之吓一跳,以为盟约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都督,哪一处需要修改?”
周都督摇摇头,放下盟约书。
“李元宗的儿子们已经杀红了眼,怕李元宗回到太原以后杀了他们,所以不愿承认李元宗还活着。可河东军里总还有忠心于李元宗的部下。雍王李昭心机深沉,未必不能帮李元宗夺回太原,但他却舍近求远,不惜千里迢迢来找我……”
裴望之面露疑惑之色,“河东大乱,李司空没有援兵相助,贸然暴露身份太危险,而且圣人很可能还在追杀雍王,雍王自身难保,他们南下来求都督,虽然是舍近求远,但更为稳妥。”
周都督继续摇头:“李昭求的不是稳妥,他故意领着李元宗南下,就是想促成我和李元宗的合作,我不杀李元宗在他的意料之中,我bi李元宗签订盟约书,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管周都督做什么,都在李昭的谋算之内。
裴望之头皮发麻,一阵悚然。
明知这一切都只是李昭全盘计划中的一环,他们还是得这么做。
“雍王到底在谋划什么?”
周都督嘴角一勾,负手而立:“不管他在谋划什么,终究是一场空。”
江山气数已尽,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来。
李昭再聪明,奈何放不下这一点执念,不过是飞蛾扑火罢了。
……
九宁回到家时,周嘉暄的书童饮墨在长廊前转来转去,看到她进门,立刻含笑上前。
“县主,都督要回来了!”
九宁大喜:“什么时候?”
“三郎说最晚七八天,快的话三四天。”
九宁笑道:“正好今天浴马,等阿翁回来的时候我要骑马出城去接他。”
侍女们笑着附和。
九宁回房洗漱。
衔蝉告诉她贵客们还没走,说是要在府里住几天。
侍女们八卦:
“好像为大郎和三郎相中人家了,只等都督回来拿主意呢!”
“对,郎君很满意,大郎也没话说,这一次应该差不离了。”
她们还记得之前曾和温家订过亲,但后来婚事吹了。
九宁不关心周嘉言要娶谁,对着铜镜卸下头上簪环,没吭声。
侍女们接着闲话:“三郎也相了一家……”
九宁顿时来了精神,对上铜镜里衔蝉的视线:“给三哥相的谁家?”
“好像是薛家。”
什么?!
九宁大惊失色,差点没跳起来。
薛家家风败坏,一团乌烟瘴气,从薛太守、薛夫人到他家几个儿子、女儿,全是心肠歹du之人。
周嘉暄那么好,怎么能和这样的人家结亲?
九宁霍然站起身,拔步往外走。
刚要出门,过来看她的周嘉暄刚好转过屏风,和她撞了个正着。
叮铃几声,九宁半散的头发上斜挽的几支簪子掉落一地。
她晃了几下才站稳,抬手揉额头。
周嘉暄低笑,扶住九宁的肩膀,抬起她的脸看了看。
“不是说病了?怎么下午还能出门跑马?”
九宁挽住散开的长发,随手抓了根丝绦,松松束起发丝,道:“我没有不舒服,今天二哥来了。”
“我知道,他人呢?”
周嘉暄惦记着上次没有当面向周嘉行致谢。
“二哥回邸舍了,他不愿住周家。”
周嘉暄点点头。
九宁拉周嘉暄坐下,“阿兄,今天伯祖父帮你相看人家了?”
周嘉暄轻咳两声,脸上掠过几丝不自然的薄红,手指勾起,敲九宁的额头,“你从哪儿听来的?”
“阿兄,薛家家风不好,要是伯祖父挑中薛家,你先别答应下
双方顺利订下盟约。
李元宗这人没别的好处,就是好强、爱面子,哪怕知道自己吃亏也绝不承认。
他现在孤零零一个人,身边就一个重伤的义子,自己又是阶下囚,为了回太原惩治那些逆子,不得不含恨答应周都督提出的诸多要求。
周都督bi李元宗写下盟约,心下得意:只要李元宗坐镇河东,江州就不用怕腹背受敌。
得意地捧着盟约书看了好一会儿,周都督忽然沉下脸。
一旁的裴望之吓一跳,以为盟约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都督,哪一处需要修改?”
周都督摇摇头,放下盟约书。
“李元宗的儿子们已经杀红了眼,怕李元宗回到太原以后杀了他们,所以不愿承认李元宗还活着。可河东军里总还有忠心于李元宗的部下。雍王李昭心机深沉,未必不能帮李元宗夺回太原,但他却舍近求远,不惜千里迢迢来找我……”
裴望之面露疑惑之色,“河东大乱,李司空没有援兵相助,贸然暴露身份太危险,而且圣人很可能还在追杀雍王,雍王自身难保,他们南下来求都督,虽然是舍近求远,但更为稳妥。”
周都督继续摇头:“李昭求的不是稳妥,他故意领着李元宗南下,就是想促成我和李元宗的合作,我不杀李元宗在他的意料之中,我bi李元宗签订盟约书,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不管周都督做什么,都在李昭的谋算之内。
裴望之头皮发麻,一阵悚然。
明知这一切都只是李昭全盘计划中的一环,他们还是得这么做。
“雍王到底在谋划什么?”
周都督嘴角一勾,负手而立:“不管他在谋划什么,终究是一场空。”
江山气数已尽,这一点谁都看得出来。
李昭再聪明,奈何放不下这一点执念,不过是飞蛾扑火罢了。
……
九宁回到家时,周嘉暄的书童饮墨在长廊前转来转去,看到她进门,立刻含笑上前。
“县主,都督要回来了!”
九宁大喜:“什么时候?”
“三郎说最晚七八天,快的话三四天。”
九宁笑道:“正好今天浴马,等阿翁回来的时候我要骑马出城去接他。”
侍女们笑着附和。
九宁回房洗漱。
衔蝉告诉她贵客们还没走,说是要在府里住几天。
侍女们八卦:
“好像为大郎和三郎相中人家了,只等都督回来拿主意呢!”
“对,郎君很满意,大郎也没话说,这一次应该差不离了。”
她们还记得之前曾和温家订过亲,但后来婚事吹了。
九宁不关心周嘉言要娶谁,对着铜镜卸下头上簪环,没吭声。
侍女们接着闲话:“三郎也相了一家……”
九宁顿时来了精神,对上铜镜里衔蝉的视线:“给三哥相的谁家?”
“好像是薛家。”
什么?!
九宁大惊失色,差点没跳起来。
薛家家风败坏,一团乌烟瘴气,从薛太守、薛夫人到他家几个儿子、女儿,全是心肠歹du之人。
周嘉暄那么好,怎么能和这样的人家结亲?
九宁霍然站起身,拔步往外走。
刚要出门,过来看她的周嘉暄刚好转过屏风,和她撞了个正着。
叮铃几声,九宁半散的头发上斜挽的几支簪子掉落一地。
她晃了几下才站稳,抬手揉额头。
周嘉暄低笑,扶住九宁的肩膀,抬起她的脸看了看。
“不是说病了?怎么下午还能出门跑马?”
九宁挽住散开的长发,随手抓了根丝绦,松松束起发丝,道:“我没有不舒服,今天二哥来了。”
“我知道,他人呢?”
周嘉暄惦记着上次没有当面向周嘉行致谢。
“二哥回邸舍了,他不愿住周家。”
周嘉暄点点头。
九宁拉周嘉暄坐下,“阿兄,今天伯祖父帮你相看人家了?”
周嘉暄轻咳两声,脸上掠过几丝不自然的薄红,手指勾起,敲九宁的额头,“你从哪儿听来的?”
“阿兄,薛家家风不好,要是伯祖父挑中薛家,你先别答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