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那我就叫你浩泽。浩泽,你既然养这东风螺,肯定是看中了它的经济效益。有没有推广的计划?”
唐浩泽带卢方去看东风螺,也有借他势推广的意思。只是他对东风螺的推广并不怎么看好。至少不认为东风螺会成为主要的养殖品种。
他笑着说:“卢叔,这东风螺现在好像买得很贵,但那只是因为供远远跟不上求。如果大量推广,单位面积的效益根本没办法和养虾比较。”
卢方明知故问:“这怎么说?”
唐浩泽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说:“卢叔,高位池养虾,现在一个平方大概能有两斤虾的产出。一斤虾的养殖成本大概是五六块,正常年景也能赚七八块一斤。但我认为对虾养殖,一个平方米有可能养出五六斤虾。而这东风螺呢,因为是生活习xing,它的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提高太多。现在它的养殖成本一斤大概是十五块钱,主要是饲料成本。一斤螺要五六斤的鱼才能养得出来。如果大量养殖,东风螺的价格会下降,下降到二三十块钱都有可能。再有,杂鱼价格会飞涨。两相相抵,就算一个平方米能产五六斤东风螺,单位面积的效益和养虾可能还能一比。但是养殖东风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就算是想用池塘养殖,也要在池塘底部铺沙的成本。而且池塘养殖密度不能和水池相比,产出会低很多,风险也会更大。所以我觉得东风螺的推广,很难普及。”
未来东风螺养殖确实推广开了,但到二零二零年,全国的东风螺的年产量也不过四千吨,市场也打开了,但价格已经降到四十左右,一斤的利润大概也就是十来块。和对虾的产量相比完全是同一个档次的。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仅仅是湾州地区,对虾的总产量就高达五十万吨,而一平米池塘的虾产量,最高的能达到七八斤,塘边收购的价格依然能有十四到十七块一斤,利润率至少也有50%。
其中的差异,可想而知。
卢方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事,但唐浩泽说的这些和他想的一样。这也证明他没有看错人。唐浩泽很清醒,而且懂的比他想象中的要多。
第二十五章 击掌为盟
(求推荐求收藏,推荐期不求票的不是好作者!不投票的当然也不是好读者(′;︵;`)。)
东风螺,只不过是卢方临时起兴谈到的东西,他来找唐浩泽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看到现在的对虾养殖状况,确实如唐浩泽几个月之前判断的那样——崩溃了。
其他养殖户也许还在想着只是运气问题,或者是一时的。但卢方却已经预见今年那些养殖户肯定会不断投苗、排塘。
他是有钱,这次也运气好,赚到不少钱。但是他却不想将钱排到大海里去。他这次来就是想和唐浩泽谈谈之前他们说到的凡纳对虾的事。
卢方沉吟了一会,说:“浩泽,现在养虾肯定是不行了。你上次说的那种南美洲的虾,就算引进回来了,想要培育出来也不是容易事啊。其它不说,单是育苗怎么也要整一两年才能有钱赚。我只是做小生意的,投太多钱进去,风险不小。你想,我自己投钱进去,别人可能也在做了,我们就算早上半年,也未必能比人家更快弄出虾苗来。”
卢方的担心很实在。水产养殖这个行业不算很大,但是也有一些大企业,主要业务是苗种、饲料销售、对虾回收加工出口结合。这些企业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资源上都比卢方要强很多。
不过,唐浩泽之前敢提出那样的建议当然是有所恃。
他想了一下,说:“卢叔,如果能弄到那种虾的亲本,你愿意拿多少钱来研究?”
“百来万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我正在考虑是找南海所还是在海洋大学。投资一百万,他们能立项研究,又能从学校拿到项目资金,那我也能减少一些风险。”
唐浩泽低着头想了一会,抬头看着卢方,双眼目光熠熠,说:“卢叔,我能在半年内搞出那种虾苗。如果你相信我,我只要八十万。”
卢方也是看到他不动声色就搞出了东风螺苗,知道他对水产养殖育苗有一套,才和他说
唐浩泽带卢方去看东风螺,也有借他势推广的意思。只是他对东风螺的推广并不怎么看好。至少不认为东风螺会成为主要的养殖品种。
他笑着说:“卢叔,这东风螺现在好像买得很贵,但那只是因为供远远跟不上求。如果大量推广,单位面积的效益根本没办法和养虾比较。”
卢方明知故问:“这怎么说?”
唐浩泽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说:“卢叔,高位池养虾,现在一个平方大概能有两斤虾的产出。一斤虾的养殖成本大概是五六块,正常年景也能赚七八块一斤。但我认为对虾养殖,一个平方米有可能养出五六斤虾。而这东风螺呢,因为是生活习xing,它的单位面积产量不可能提高太多。现在它的养殖成本一斤大概是十五块钱,主要是饲料成本。一斤螺要五六斤的鱼才能养得出来。如果大量养殖,东风螺的价格会下降,下降到二三十块钱都有可能。再有,杂鱼价格会飞涨。两相相抵,就算一个平方米能产五六斤东风螺,单位面积的效益和养虾可能还能一比。但是养殖东风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就算是想用池塘养殖,也要在池塘底部铺沙的成本。而且池塘养殖密度不能和水池相比,产出会低很多,风险也会更大。所以我觉得东风螺的推广,很难普及。”
未来东风螺养殖确实推广开了,但到二零二零年,全国的东风螺的年产量也不过四千吨,市场也打开了,但价格已经降到四十左右,一斤的利润大概也就是十来块。和对虾的产量相比完全是同一个档次的。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仅仅是湾州地区,对虾的总产量就高达五十万吨,而一平米池塘的虾产量,最高的能达到七八斤,塘边收购的价格依然能有十四到十七块一斤,利润率至少也有50%。
其中的差异,可想而知。
卢方虽然不知道未来的事,但唐浩泽说的这些和他想的一样。这也证明他没有看错人。唐浩泽很清醒,而且懂的比他想象中的要多。
第二十五章 击掌为盟
(求推荐求收藏,推荐期不求票的不是好作者!不投票的当然也不是好读者(′;︵;`)。)
东风螺,只不过是卢方临时起兴谈到的东西,他来找唐浩泽的主要目的是因为看到现在的对虾养殖状况,确实如唐浩泽几个月之前判断的那样——崩溃了。
其他养殖户也许还在想着只是运气问题,或者是一时的。但卢方却已经预见今年那些养殖户肯定会不断投苗、排塘。
他是有钱,这次也运气好,赚到不少钱。但是他却不想将钱排到大海里去。他这次来就是想和唐浩泽谈谈之前他们说到的凡纳对虾的事。
卢方沉吟了一会,说:“浩泽,现在养虾肯定是不行了。你上次说的那种南美洲的虾,就算引进回来了,想要培育出来也不是容易事啊。其它不说,单是育苗怎么也要整一两年才能有钱赚。我只是做小生意的,投太多钱进去,风险不小。你想,我自己投钱进去,别人可能也在做了,我们就算早上半年,也未必能比人家更快弄出虾苗来。”
卢方的担心很实在。水产养殖这个行业不算很大,但是也有一些大企业,主要业务是苗种、饲料销售、对虾回收加工出口结合。这些企业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资源上都比卢方要强很多。
不过,唐浩泽之前敢提出那样的建议当然是有所恃。
他想了一下,说:“卢叔,如果能弄到那种虾的亲本,你愿意拿多少钱来研究?”
“百来万我还是拿得出来的。我正在考虑是找南海所还是在海洋大学。投资一百万,他们能立项研究,又能从学校拿到项目资金,那我也能减少一些风险。”
唐浩泽低着头想了一会,抬头看着卢方,双眼目光熠熠,说:“卢叔,我能在半年内搞出那种虾苗。如果你相信我,我只要八十万。”
卢方也是看到他不动声色就搞出了东风螺苗,知道他对水产养殖育苗有一套,才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