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和布条框成许多个弓字型,看着队伍不长,排排却要很久,好在试吃拿起来一块,一人就一寸那么大些,每个人拿到多大全看师傅落刀,后来经过改良后,烧饼铺子干脆给他们做了大烧饼,一个就抵过去六七个,下刀时候更快,所以队伍的流动xing极快。

    又因为只是供试吃的,不提供任何打包,由店家将小块送到面前,只能用自己手拿或者嘴拿,连个竹签都没有,带回去还得自己带上容器,并不方便……不过这时候的人们也不在乎这个,几步远就是池子,去洗洗手就好。

    一入口,朴实的烧饼皮子下头就是厚实的酱味道,烧饼本身是没味道的,就是最廉价的白烧饼,连芝麻都没撒,全靠酱来提味。

    效果是极其显着的,老百姓自然不像读书人有那么多的形容词,他们就只感觉到这个怪好吃,再一听小工告诉他们这个就用店里头卖的料粉做的,只要买一小袋,做肉也好,做酱也好,都非常的好吃,再问问价格……正准备过年,大家手里头都是有些钱的。

    一个两个买了,三个四个买了,慢慢的这个市场就打了开。

    薛家的这家店过年时候也没有关店,就是看中了年关这个市场,家家户户都得在这个时候做些肉,一开始是有人听了他们的推荐试试看,直到炖煮了一晚上的肉香的让人完全睡不着觉,第二天起床时候肚子是咕咕叫的,嘴唇也因为tiǎn了太多次而干燥起了皮,家里的小孩儿觉深,没起来,但是流了一枕头的哈喇子,把枕巾都弄湿了。

    一大清早左领右舍也过来问是煮了什么,让这家人很是涨了面子。

    这味道,实在是……太香了!尤其香味极其的霸道,一阵又一阵,勾的人根本忍不住。

    这家人没忍住,原本按着指示要炖一天一夜的,他们白天就撩出来先吃了。

    好吃!

    没得说,和做成酱不一样的味道!正如掌柜那小子所说,配肉是最好的!

    借着年节的东风,等夏安然参加春闱时,薛家的这个铺子算是站住了。

    每日售出也比较稳定,却在这日甫一开店就见数个小厮仆人等在了门口。

    这倒是平时没见过的情况,毕竟卖佐料的,买一回能用上很久,也不拘一时片刻,薛蛉倒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等他们开门的,他见人便带上了三分笑意,热情将人迎入。

    就听那些人问道“敢问这位掌柜,此处可有酱卖?”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今天看到很多宝宝(尤其是前文)的来问妈这个称呼的事……

    呃,其实红楼梦里面,妈妈和妈不是一个称呼。

    薛宝钗和薛蟠叫薛姨妈:妈

    贾宝玉等人叫母亲都是:太太

    我查了一下,包括87红楼称呼也是叫妈的,资料里头说妈是比较亲密的叫法,一般只有嫡出的和母亲关系比较亲近的会叫妈,个人感觉这可能是由于薛蟠他们是金陵人的关系,而且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关系更加的亲密。也可能是南北方的差异。

    另一说是因为红楼写的时候比较白话,所以用的不是特别正统的称呼方式,我写的时候也沿用了这一设定,因为夏喵也是南方人。

    另外像贾家,林家,叫母亲应该是用母亲/太太、父亲/老爷这种比较正式的称呼,这应该是习惯了,而且王夫人和贾敏都是官员的妻子,一般都是叫太太的。

    关于【妈妈】,我个人以为你在红楼里看到这个词就默认它约等于嬷嬷吧。指的是一种比较亲密但是说到底还是有距离的关系。

    比如nǎi妈,母亲的陪嫁丫鬟这类上头。

    娘这个称呼是有的,但是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底层的角色,比如袭人娘,应当是极为平民的称呼了。

    因为夏喵一家都是姑苏人,和金陵比较近,所以我设定时候就沿用了妈这个称呼,而没有选择娘。

    今天解释一下,未来再遇到这个我就不解释辣。

    第28章 红楼(二十四)

    第二场春闱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已经适应了节奏,在门口排队检查时候姿态都更为轻松了些。

    夏安然敏感的注意到, 这次带着

章节目录

[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娜215并收藏[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