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元已经在茶馆听闻了黎锦最近的所作所为,内心只余下佩服。

    他沉思了一会儿,道:“黎先生不与我们计较,那是他大人大量。我们也得表现出诚意来。我们算是到京城比较早的考生,后面来的指不定还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得在他们说出这等言论前拦住他们。”

    君卓到底是他们一省举人的领头人,他这么一说,其他人纷纷附和:“君卓说的有道理。”

    下月初九春闱,只剩下短短三十天,黎锦停掉了书房的地龙,只留下一个火盆。

    他开始训练自己抗冻的能力。

    虽说一般情况下他洗的都是冷水澡,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春闱不比以前的县试和院试,春闱得考整整九天,夜里没有被子,号房的门板若是透风,晚上绝对睡不好。

    指不定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发烧了。

    黎锦跟小夫郎说了,自己夜里留宿在书房,提前让身体进入这种状态,以免考试时候掉链子。

    他还记得自己之前喝多了酒,怕熏着他,晚上想分床睡,夜里小夫郎一个人委屈的捧着蜡烛来找他,所以得提前沟通。

    如今这种情况,秦慕文纵然心疼,也只能同意。

    黎锦则揉揉他的脑袋,只说了一个字:“乖。”

    第135章

    近日来,除非黎锦忙的脱不开身,一般情况下都会跟着祝善去都水清吏司研究船只的改造。

    为了让身体快速适应寒冷,他甚至只穿着薄薄的夹袄。

    寒冬季节,除了上朝的官员外,没人穿的这么单薄。毕竟官员们面圣之时不能有碍观瞻。

    而路上行人的衣服都是有多厚加多厚,就连祝善都裹得稍显臃肿。

    一路上,祝善瞅了黎锦好几眼,虽说他知道黎锦马上就要参加会试了,京城里也有很多高门子弟会像黎锦这样发狠地‘折磨’自己。

    但理解归理解,他看着黎锦那样都觉得冷,可又没法劝说黎锦。

    毕竟会试才是最重要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一阵萧瑟的寒风吹来,祝善丝毫不顾风度,双手各自抄进袖口里,仿佛要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才善罢甘休。

    又过了一旬,祝善再次跟黎锦走在一起,他不禁对黎锦身体的适应能力感到十分钦佩。

    毕竟最早黎锦穿的这么薄,偶尔还会打个喷嚏,面色上也能看出来他在极力的忍耐。

    可如今黎锦行走间已经面色如常,好像完全感觉不到冷风一样。

    祝善问他,黎锦笑道:“习惯了。”

    这真的不是他体质特殊,只是因为他每日锻炼和冲冷水澡已经坚持六年了,身体底子在那儿,才能调整得如此迅速。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到了会试前夜。

    秦慕文认真的给他收拾书篮,一遍遍的清点物品。

    就连考场上的吃食,秦慕文都问了不少邻居,做了好些花样,可最后能带进去的也不过三个葱油饼,一些白菜叶,土豆和烤干的馒头片。

    其实若想带肉今去也不是不可,只是书篮大小有限,若是考生能装得下,也就随他去了。

    但黎锦觉得肉不容易带,就算是家里人做好了,进入号房后也得用水烫热了才能吃。

    春闱的炭盆可不仅仅做饭用,还得取暖,无数‘先辈’用血泪凝成的经验就是一个字,省。

    故此,黎锦跟秦慕文交流过后,还是打算带一些简单的干粮,反正也只有九天,熬过来就是一条好汉。

    二月初九一大早,黎锦起来去院子里洗漱,就看到主屋的油灯亮了起来。

    秦慕文出门给他倒水,复又为他挽起头发,系上缎带。

    这会儿天还没亮,寅时(三点)才过了一点,秦慕文去厨房热了饭,两人一起吃完,他打着灯笼,把黎锦送到正门口。

    秦慕文唇角勾起,露出他这几天来的第一个笑容,然后飞快的主动亲吻在黎锦唇角,

    “村里人都说我有福气,我现在想把福气全都给夫君,只希望夫君能万事顺遂。”

    黎锦眼眸里也带着笑,揉揉他的脑袋:“小福星,我走了。”

    随后,他开门,拎着书篮,打着灯笼去了京城贡院。

    今年也算是恩科,参加会试的考生没有往年多,所以江南贡院并未开放。

    京城贡院已经扩建至九千多号房,足以容纳所有的考生。

    虽说每三年全国只有两千出头的举人,但科举沿袭了这么多年,举人之数早就过了万。

    往年南方水路结冰,不便出行的时候,皇帝会允许江南的考生直接在江南贡院参加会试。

    而南方文风较盛,在国家稳定的时候,甚至有过万举人在江南贡院参加会试的大场面。

    黎锦记得万云说过,江南贡院已经扩建至一万八千多间号房,整条秦淮河边上除了夫子庙就是贡院。

    如今陛下勤政爱民,百姓安居,读书人也

章节目录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回眸已半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回眸已半夏并收藏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