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慢慢进行到高潮部分,璀璨的水晶灯下,新人在众亲友的见证下交换戒指,许下那些听起来永恒却未必能兑现的承诺。姜令仪的父母在台下抹着眼泪,那种不舍中带着欣慰的复杂情感溢于言表。而周崇的父母则是一脸喜气洋洋,频频向亲家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把这么优秀的女儿嫁给了他们家。
小时候的林知夏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幻想着自己未来的婚礼上也会哭得梨花带雨。但现在的她只觉得莫名厌烦——不过是两个成年人决定共度余生而已,怎么搞得像是女方要和娘家断绝关系似的。结婚本该是两个年轻人的结合,而不是把女儿嫁到男方家里,从此成为外人。
趁着新人下台换敬酒服的间隙,林知夏悄悄溜出了酒店。六月底的夜晚还是带着凉意,她站在酒店门外的台阶上,任由冷风灌进领口。这个时候她真想来一支烟,但她从小就讨厌烟味,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冷风带走心中的燥意。
贺少钦注意到林知夏又一次离席,也跟了出来。
怎么了?被婚礼感动得要掉眼泪,偷偷跑出来哭?他半开玩笑地说着,同时很自然地脱下西装外套披在她肩上。高档面料带着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香味,瞬间包围了她。
滚。林知夏白了他一眼,但没有拒绝这份温暖。只是觉得感慨而已。明明两个人也没有多相爱,但司仪硬是把他们的故事包装得像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说一样。
她抱起胳膊,上下打量了贺少钦一番,语调里带着调侃:谁能想到,新娘子高中时暗恋你暗恋了那么久呢。
怎么又扯到我身上了?贺少钦做出投降的手势,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你可别乱说话,要是被新郎或者他家人听到,那就真的完蛋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酒店门口优雅地站着的贺妈妈时,两人都愣住了。
贺妈妈原本只是想趁着婚礼间隙和儿子单独聊几句——这几天他都没回家,只是发了条信息说在外面住,她想问问他到底住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家。作为母亲,她总是忍不住担心这些。
可是当她走出酒店准备找儿子时,却意外撞见了这样一幕:儿子很自然地脱下西装外套披在一个女孩肩上,那种熟稔的动作仿佛做过无数次,没有丝毫的犹豫或客套。女孩也没有推辞,任由他的外套包裹着自己,两人站在那里的姿态透着一种只有亲密情人才有的默契。
贺妈妈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他虽然面冷心热,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一向很有分寸,从不会有这种过分亲昵的举动。这么多年来,她见过他的女同学、女同事不少,但他从来没有在她们面前表现得如此放松,如此...放肆。
那种自然而然的保护欲,那种无需言语的体贴,分明就是热恋中的情侣才会有的互动。
起初她没有认出这个女孩是谁,毕竟只是在贺少钦小学时见过几次,高中时期也只是偶尔听其他家长提起过几句。但当她看清楚女孩那双圆圆的眼睛,再联想到儿子这几天的反常行为——不回家住,对相亲对象态度冷淡,种种迹象串联起来,答案呼之欲出。
是林知夏!那个她一直不希望儿子接触的女孩。
更让她心惊的是,从两人刚才的对话和互动来看,这绝不是什么新鲜的关系。那种熟稔,那种默契,分明是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也许,这几天儿子就是和她在一起的。
林知夏看到贺妈妈的瞬间,脸上的血色瞬间退去,像是回到了十八岁被家长抓包早恋的小女生。她慌忙向贺妈妈点头示意,匆匆把外套塞还给贺少钦,然后几乎是落荒而逃地从另一扇门钻了进去,动作慌乱得像只受惊的小鹿。
天哪,都二十八岁了,怎么还搞得跟十八岁一样。林知夏躲在酒店洗手间里,轻拍着胸口自嘲道。镜子里的自己脸颊绯红,心跳如鼓,都怪他妈妈的气场太强了。
那种被长辈审视的感觉,让她瞬间回到了青春期那种忐忑不安的心境。哪怕已经是成年人,哪怕她在国外独自生活了这么多年,面对贺妈妈那双犀利的眼睛,她还是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酒店门外,华灯初上,远山如黛。贺妈妈缓步走到儿子面前,今晚的她打扮得格外隆重——一套剪裁完美的香槟色套裙,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颈间和耳畔都是成套的珍珠首饰,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着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功。
这就是你拒绝那个法院女孩的理由?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贺少钦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远处的车流。
我不是和你说过,不要和离异家庭的女孩交往吗?贺妈妈的语调依然温和,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
离异家庭怎么了?那是她父母的问题,她也是受害者。这和她本人有什么关系?在涉及林知夏的问题上,贺少钦不再保持往常的沉默。
离异家庭的孩子就是有问题。贺妈妈开始阐述她的逻辑,他们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今天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依附谁。明天换了人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别人。这种感情不稳定,不可靠。
妈,这是偏见。您根本不了解林知夏,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开朗努力,尊重并且珍惜身边的人。贺少钦努力软化自己的语气,希望通过温和的态度获得母亲的理解。
夜风吹过,贺妈妈的表情在路灯的照射下显得严肃而坚定:少钦,别的事情妈妈都可以由着你。但婚姻这件事,绝对不行。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先不说她的性格如何,单是她的家庭背景就不合适。她母亲的朋友同事都是什么层次的人?以后能为你的事业提供什么帮助?
贺少钦痛苦地摇了摇头:妈,我不需要她的家庭帮我什么。她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在那个高档小区买了房,还把把女儿送出国读了这么多年书。她妈妈只是职业不如您和爸爸那么体面受人尊重,但不代表她不努力、不优秀。请您不要这样评价她们。
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像是一个试图向长辈解释却注定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在这个璀璨的酒店门前,母子二人的对话折射出的是两个世界、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贺妈妈听到儿子难得为一个女孩子据理力争,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甩脸就走,而是在原地站定了。夜风轻抚过她精致的发髻,她的神情有了些许松动,但语气依然坚定:傻孩子,妈妈年轻时也是这么想的,以为只要爱对了人就够了。
小时候的林知夏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幻想着自己未来的婚礼上也会哭得梨花带雨。但现在的她只觉得莫名厌烦——不过是两个成年人决定共度余生而已,怎么搞得像是女方要和娘家断绝关系似的。结婚本该是两个年轻人的结合,而不是把女儿嫁到男方家里,从此成为外人。
趁着新人下台换敬酒服的间隙,林知夏悄悄溜出了酒店。六月底的夜晚还是带着凉意,她站在酒店门外的台阶上,任由冷风灌进领口。这个时候她真想来一支烟,但她从小就讨厌烟味,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冷风带走心中的燥意。
贺少钦注意到林知夏又一次离席,也跟了出来。
怎么了?被婚礼感动得要掉眼泪,偷偷跑出来哭?他半开玩笑地说着,同时很自然地脱下西装外套披在她肩上。高档面料带着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香味,瞬间包围了她。
滚。林知夏白了他一眼,但没有拒绝这份温暖。只是觉得感慨而已。明明两个人也没有多相爱,但司仪硬是把他们的故事包装得像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说一样。
她抱起胳膊,上下打量了贺少钦一番,语调里带着调侃:谁能想到,新娘子高中时暗恋你暗恋了那么久呢。
怎么又扯到我身上了?贺少钦做出投降的手势,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你可别乱说话,要是被新郎或者他家人听到,那就真的完蛋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酒店门口优雅地站着的贺妈妈时,两人都愣住了。
贺妈妈原本只是想趁着婚礼间隙和儿子单独聊几句——这几天他都没回家,只是发了条信息说在外面住,她想问问他到底住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家。作为母亲,她总是忍不住担心这些。
可是当她走出酒店准备找儿子时,却意外撞见了这样一幕:儿子很自然地脱下西装外套披在一个女孩肩上,那种熟稔的动作仿佛做过无数次,没有丝毫的犹豫或客套。女孩也没有推辞,任由他的外套包裹着自己,两人站在那里的姿态透着一种只有亲密情人才有的默契。
贺妈妈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他虽然面冷心热,但在与异性交往时一向很有分寸,从不会有这种过分亲昵的举动。这么多年来,她见过他的女同学、女同事不少,但他从来没有在她们面前表现得如此放松,如此...放肆。
那种自然而然的保护欲,那种无需言语的体贴,分明就是热恋中的情侣才会有的互动。
起初她没有认出这个女孩是谁,毕竟只是在贺少钦小学时见过几次,高中时期也只是偶尔听其他家长提起过几句。但当她看清楚女孩那双圆圆的眼睛,再联想到儿子这几天的反常行为——不回家住,对相亲对象态度冷淡,种种迹象串联起来,答案呼之欲出。
是林知夏!那个她一直不希望儿子接触的女孩。
更让她心惊的是,从两人刚才的对话和互动来看,这绝不是什么新鲜的关系。那种熟稔,那种默契,分明是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也许,这几天儿子就是和她在一起的。
林知夏看到贺妈妈的瞬间,脸上的血色瞬间退去,像是回到了十八岁被家长抓包早恋的小女生。她慌忙向贺妈妈点头示意,匆匆把外套塞还给贺少钦,然后几乎是落荒而逃地从另一扇门钻了进去,动作慌乱得像只受惊的小鹿。
天哪,都二十八岁了,怎么还搞得跟十八岁一样。林知夏躲在酒店洗手间里,轻拍着胸口自嘲道。镜子里的自己脸颊绯红,心跳如鼓,都怪他妈妈的气场太强了。
那种被长辈审视的感觉,让她瞬间回到了青春期那种忐忑不安的心境。哪怕已经是成年人,哪怕她在国外独自生活了这么多年,面对贺妈妈那双犀利的眼睛,她还是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酒店门外,华灯初上,远山如黛。贺妈妈缓步走到儿子面前,今晚的她打扮得格外隆重——一套剪裁完美的香槟色套裙,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颈间和耳畔都是成套的珍珠首饰,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每一个细节都在昭示着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功。
这就是你拒绝那个法院女孩的理由?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贺少钦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远处的车流。
我不是和你说过,不要和离异家庭的女孩交往吗?贺妈妈的语调依然温和,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
离异家庭怎么了?那是她父母的问题,她也是受害者。这和她本人有什么关系?在涉及林知夏的问题上,贺少钦不再保持往常的沉默。
离异家庭的孩子就是有问题。贺妈妈开始阐述她的逻辑,他们从小缺爱,没有安全感。今天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依附谁。明天换了人对他们好,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转向别人。这种感情不稳定,不可靠。
妈,这是偏见。您根本不了解林知夏,她不是那样的人。她开朗努力,尊重并且珍惜身边的人。贺少钦努力软化自己的语气,希望通过温和的态度获得母亲的理解。
夜风吹过,贺妈妈的表情在路灯的照射下显得严肃而坚定:少钦,别的事情妈妈都可以由着你。但婚姻这件事,绝对不行。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先不说她的性格如何,单是她的家庭背景就不合适。她母亲的朋友同事都是什么层次的人?以后能为你的事业提供什么帮助?
贺少钦痛苦地摇了摇头:妈,我不需要她的家庭帮我什么。她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在那个高档小区买了房,还把把女儿送出国读了这么多年书。她妈妈只是职业不如您和爸爸那么体面受人尊重,但不代表她不努力、不优秀。请您不要这样评价她们。
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无奈,像是一个试图向长辈解释却注定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在这个璀璨的酒店门前,母子二人的对话折射出的是两个世界、两种价值观的碰撞。
贺妈妈听到儿子难得为一个女孩子据理力争,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甩脸就走,而是在原地站定了。夜风轻抚过她精致的发髻,她的神情有了些许松动,但语气依然坚定:傻孩子,妈妈年轻时也是这么想的,以为只要爱对了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