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自己只要稍稍点拨一下,他都会举一反三的领悟,悟性不可谓不高。

    就是自诩天赋过人的黄介观也是很满意卢济川这悟性的。天资聪慧的人总是喜欢天资不凡的。尤其是这半年的观察下来,这少年为人处世也颇是让人放心。

    不过,虽然心里对卢济川满意,但黄介观却对卢济川的要求更为严厉了起来。只有现在的付出加倍,日后的成果就更好。卢济川现在的课业加倍了,对此,卢济川是丝毫没有异议的。

    现在在梁州,他挂靠书院的事是肯定是没戏了,到时想要科举就必须另辟他途。所以他必须在这几年将该读的书读好吃透,务必在需要亮出来的时候好好亮亮。不然,没有惊人之处谁会帮你。

    明白了目前自己在梁州进学受阻的事实后,卢济川一直在思考后续该如何去做,突破这个困境。

    对于目前不能进书院读书这个事情本身,卢济川不太着急。反正他只要在书院的学籍满一年就行,之前自己在国子监已经读了半年了,还有两年的半的时间,后面有的是机会。

    可是,背后之人对自己如此严防死守的打压,就算自己韬光养晦,装孙子,估计也不会让人放心的。除非自己死了。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忘记自己太过缥缈,也不符合自己想要崛起的心思。何况,对手未必会给自己慢慢崛起的机会,在京城的刺杀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家人现在已然安排好了,那余下的就该自己奋斗拼搏了。目前这种情形,不进则退。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进攻。

    在心里思谋好了的卢济川准备跟老师好好商议一下自己日后的打算。

    这天下课后,卢济川对老师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里有关于老师的,他希望老师能答应的。他现在于读书一道正是入门之后需要再加深巩固之时,老师是必不可能少的。

    黄介观静静的看了卢济川一阵,点点头道:“可也,刚好老夫也想出去游历一番。”

    ☆、第 26 章

    “你要去渭州?不,不行,这可......”卢济川将自己要出发去渭州找书院的事情跟祖母她们说了,祖母还在思忖,母亲王氏已经出言阻止了。

    知道要说服她们,必定是要先说说前因后果的,卢济川避重就轻的将自己要去渭州的原因说了说。可是再避重就轻,这其中的危险之处怎能瞒的过人。

    王氏眼泪汪汪的对卢济川说道:“川儿,我们不去了,不去了。不让读书就不读了,我们手头也还有些钱,日后你就做个田舍翁,我们......”

    卢济川坚定的摇摇头:“不,母亲,现在已经不是我想不想读的问题。儿子不想日后就此碌碌无为,抑或是提心吊胆,我不想将我的人生交到别人手上。”是的,卢济川不想自己日后因为别人仁慈与否而夹缝求生。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听了卢济川的回答,王氏心头大震,看着面前虽然仍是少年人的瘦削身材,但却已经初显男儿气势的儿子,王氏又担心又骄傲。看着儿子那坚毅的眼神,王氏泪眼朦胧。

    祖母崔氏思忖良久后,点头道:“也好,你去吧。”

    祖母已然发话,可母亲仍然担心无比,卢济川正要再想说辞说服母亲时,王氏却是一摆手,笑中带泪的开口了:“你别说了,道理我都懂,不破不立。好,既然我儿有志向,那就去吧。”

    决定外出的主意定后,卢济川又去了族长等几个族老的家里,好好的托付了一番家里人。听明卢济川的来意,卢淳久也是十分支持,他很清楚卢济川现在的处境,现在卢济川有心出门求生,作为族长,他也希望卢济川有一番作为。

    他们卢氏宗族,好像天道将所有的读书进益都偏到卢济川他们那一脉了。卢家自卢淳章发达后,几代人了,除了卢淳章他们家外,就再没有人读书出仕过。尤其是这次卢淳章他们几乎满门罹难,更是让人为卢氏家道担忧。

    卢淳久对卢济川的出门表示支持后,提醒他道:“你有志出门当然是好的,不过,你要知道,你现在还在孝期,虽然说孝期也不一定不准出门的。但是,你日后如果想走科举之途,这于德行上可是不能有半点的污点的。”

    这点卢济川明白,现见卢淳久提醒,卢济川赶紧道:“多谢久公教导。此事孙儿已有打算。”

    魏静现在过的颇是顺心趁意,多年大仇得报。买了卢家的老宅,看着卢淳章唯一的孙子被打压的求学无门,这桩桩件件都让人痛快。

    这天,魏静特意绕道从卢济川家门前去了卢

章节目录

簪缨复兴(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玉子双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子双泽并收藏簪缨复兴(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