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们开大会,嗓门抬得老高,唾沫星子都喷出来了。
    “社员同志们,以后不搞平均主义了,不吃大锅饭了,自家生产小队搞得好,就能多打粮食,多分红……”
    社员们交头接耳,也很兴奋。
    为了种好责任田,想了不少法子。犁具要换新式的,犁得快,效率高。水浇地要扩大,这样才能保证收成。还有家庭副业也要搞起来,养猪、养鸡、养鸭,公家统一收购,自家也能改善生活,还能拿到集市上销售,换几个零花钱。
    农村干劲十足,自然有收获。
    到了夏收时节,夏粮喜获丰收。
    一个是精耕细作的结果,一个是老天爷开眼,风调雨顺。
    多打了粮食,就能多分口粮。
    完了公粮之后,田老汉家分了二百多斤小麦。这可是头一回啊,他跟袁氏算半个劳动力,能分到麦子就心满意足了。
    这一回,家家户户都蒸了白面馒头。先尝尝味道,以后再省着点,能吃到来年夏收,正好接上气儿。
    夏播过后,稍有空闲。
    农村干部开始了轮训。一个是对政策的领会,不能跑偏了。另一个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怎么种地,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
    灌溉、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业技术专家讲得头头是道。
    在边疆地区开垦荒地,搞机械化大农场。培育良种提高亩产,推广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还有农药、化肥也开始使用。
    一切都是围绕着粮食展开的。
    山区机械化程度低,就从水浇地上下功夫,多灌溉农田,就能多收粮食。
    田小苗看着报纸,思考着。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八十年代搞农村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靠着良种、化肥、农药,还有机井、水电、灌溉等,才发挥出了效力。
    没有这些,单产提高无从谈起。
    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种子培育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而是靠着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是几代人咬紧牙关创造出来的。
    集中力量办大事,也唯有集体才能做到。
    没有什么“一包.就灵”的奇迹。
    看看周边邻国,六十年代水稻亩产三四百斤,二十一世纪了还是老样子。这就是差距,从未有过创新,也从未有过农业改造,就像时光停滞了,停留在了落后的农耕年代。
    围绕着农业,国家做了很多安排。
    按照原定计划,城镇人口要继续减少,上半年减了700万人,下半年要减少450万人。机关单位也在精简,该合并的合并,该裁撤的裁撤,计划精简94万人。(注2)
    这个力度非常大,进一步减轻了农村压力,也缓解了城市粮食供应紧张问题。
    而减少的城镇人口,大部分回了农村。
    国家给了补贴和安家费,从此靠种地养活自己、养活家庭。有无奈,也有怨言。可为了长远发展,不得不为之。
    *
    到了七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
    跟去年不同,今年高校进行了合并,大、中专院校减少了一半,招生规模也大幅度缩减,竞争压力很大。
    好在柳冬生足够优秀,军事院校提前选拔,就被挑中了。体检合格、政审合格,只要文化课过关,就能被录取。
    一连考了三天。
    柳冬生下了考场,很有把握。
    按照他预估的分数,即便不上军校,也能被其他院校录取。可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就像父亲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报完了志愿,柳冬生给田小苗写了一封信。
    他想跟小苗分享这一切。
    田小苗收到信,正赶上期末考试。
    她对柳冬生一点都不担心,铁定能被录取,就是不晓得是什么院校、什么专业?初选是保密的,就连本人都不晓得。她很好奇,可想着部队上的纪律,只能在心里猜测一二。
    对教育战线做出的调整,田小苗很惋惜。
    近几年,农村入学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几,这个数据很可观。公社一级都建了中学,还有高中、技校等,还有各种大学、职工院校。学习周期拉长了,铺得面很广,出现了占用劳动力过多的问题,不得不压缩规模。
    因为穷,很多想干的事儿,却干不了。
    站在后世很难理解,可身处这个时代就明白了。
    可不管多困难,该做的事儿一样都不少。
    就在去年,我国与南部邻国谈判,划定了边界,解决了领土纠纷。而跟西南高原接壤的某国想借机占便宜,不断蚕食,侵占我国领土。不教训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场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
    这场局部战争,后世很少提及。
    我方摧枯拉朽,气势如虹。对方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一下老实了很多年。

章节目录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金谷飘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谷飘香并收藏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