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0
都没有。书生死后,魂魄滞留在人世间飘荡。他到了一处大宅院,闻得新生婴儿的啼哭声。顺势飘荡过去,发现刚诞下孩子的是他的前任妻子。
一个男人急急忙忙闯进产房,没有顾得上先看孩子一眼,直接坐到了溅了污血的床边,满眼疼惜地握住床上女子的手,抖着声线道:“不生了,我们以后都不要孩子了,有青溪与青娆已经足够。”
青溪是书生的儿子,现在已经十二三岁。而青娆则是那个新生婴孩,是个可爱的女儿,是女子与现任夫君的骨肉。
与书生和离后,女子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在一座边城做起了小本生意。后遇到现在的夫君,二人婚后琴瑟和鸣,生活十分美满。男人没有通房小妾,此生只钟爱女子一人,待她的孩子与亲生子无异。
而那只狐狸回了深山修行,在走前取了书生余生的运道给了那女子,自己因此受到了一些反噬。好在不严重,修行个十来年便已恢复。甚至参悟了一些道理,不到三百年就修成了仙身。
狐狸与那原配女子历经波折都有个好结局,唯有书生下场凄惨。生前为人不善,为官又不仁,死后落得一身骂名。在世间飘荡百年终于入了地府,投了畜生道,经此十世不得为人。
在酒楼听了前半段故事,眼巴巴等着看结局的人傻眼了。原以为书生会良妻美妾红袖添香的,不想居然落得这般下场。
市面上的话本不少写狐仙与赶考书生的,每本结局都是完美的。要么书生收了狐仙做枕边人,要么狐仙与书生来了场艳遇,只是书生以为是在做梦,从此对狐仙念念不忘。
写书的人着重描写狐仙有多美艳,与书生之间有多痴缠。看书的人享受这个过程,全程带入书生视觉飘飘欲仙,极少会有人去关注书生的发妻,又或许注意到了只是不以为意。
哪个男子不三妻四妾、子女成群?既然是正妻就该大度包容,动不动闹和离像什么样?带着孩子还二嫁,简直不知羞耻。看完《有狐》这个故事,有些人就骂骂咧咧地批判了,说这故事写得根本就不合理,那样不知廉耻的女人怎么能得到幸福呢?
也有人表示书生活该,无情无义又自私自利,这样贪得无厌之人就该堕入畜生道。人家狐狸都比书生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再看看书生怎么做的?发妻任劳任怨帮他照顾家里,他倒是没有任何担子地上京去了,高中之后一点不念着发妻的好,反而急着纳妾。当初提亲的时候说好不纳二色,得势之后就变了脸。
第87章 3.9被炮灰的公主 大公主
这个故事争议很大,好些人将书肆围了,要求见作者的。见是不可能见到的,倒是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留下,书肆筛选过后会在下一期报纸上刊登两三则较为典型的。
宁夏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她不怕引起的争议大,就怕无人问津。说实话办书肆赚钱不是她的本意,宁夏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书肆将报纸经营起来。
在这个信息交流落后的朝代,报纸运用得好有时是会产生大作用的。别小看这个可供人发表意见的平台,短期内或许不明显,长此以往建立信任感之后,报纸上所说的对人群的影响就大了。
尤其是平民百姓,平日就无法接触到太多信息,大多小道消息都是道听途说。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传,时常沦为达官显贵算计对手的工具。
一旦报纸盛行,他们接收信息的来源就转为了报纸。就算不识字,也能听别人说报纸上是怎么写的。而报纸上很多内容都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在讨论,比那些不知真假的道听途说好太多。
宁夏办报纸一来是想通过刊登有所偏好的文章与故事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朝代盛行的一些观念,二来办好了报纸就等于将发言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焉知日后不能派上大用场?
何况报纸上不单刊登文章与故事,还会板书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小妙招与科普小知识。比如如何快速去除衣服上的油渍,又比如哪几种常见的草药混合在一起捣成泥,再加入水中搅拌,用这样混了药泥的水去浇蔬菜瓜果,非但能够使其长得更快,还能有效预防生虫。
这些实用的小知识对有钱人家来说作用不大,他们更喜欢看登在上面的各种新鲜事。可于那些耕种的庄稼汉与普通百姓来说是极为惊喜的,运用报纸上的办法解决问题快,省下的钱够他们家用一段时间了。
因《有狐》那个故事争议很大,寄读后感给书肆的人更是多,报纸渐渐被更多人知道,书肆的名气也越发响亮。之前还有所顾虑,担心这家书肆开不长久的笔者放了心,因而书肆收到的投稿多了起来。
按照宁夏定下的要求,严格筛掉那些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的文章,凡是能够被选中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书肆收到的话本也不少,那种渣男左拥右抱、幸福美满的文与坏人得不到惩戒、逍遥快活的故事都是被筛掉的。
这是宁夏的意思,也是这家书肆与别的书肆不一样的地方。大多男子喜欢这儿的藏品孤本与实用的书籍,女子则不一定会对这些干巴
一个男人急急忙忙闯进产房,没有顾得上先看孩子一眼,直接坐到了溅了污血的床边,满眼疼惜地握住床上女子的手,抖着声线道:“不生了,我们以后都不要孩子了,有青溪与青娆已经足够。”
青溪是书生的儿子,现在已经十二三岁。而青娆则是那个新生婴孩,是个可爱的女儿,是女子与现任夫君的骨肉。
与书生和离后,女子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在一座边城做起了小本生意。后遇到现在的夫君,二人婚后琴瑟和鸣,生活十分美满。男人没有通房小妾,此生只钟爱女子一人,待她的孩子与亲生子无异。
而那只狐狸回了深山修行,在走前取了书生余生的运道给了那女子,自己因此受到了一些反噬。好在不严重,修行个十来年便已恢复。甚至参悟了一些道理,不到三百年就修成了仙身。
狐狸与那原配女子历经波折都有个好结局,唯有书生下场凄惨。生前为人不善,为官又不仁,死后落得一身骂名。在世间飘荡百年终于入了地府,投了畜生道,经此十世不得为人。
在酒楼听了前半段故事,眼巴巴等着看结局的人傻眼了。原以为书生会良妻美妾红袖添香的,不想居然落得这般下场。
市面上的话本不少写狐仙与赶考书生的,每本结局都是完美的。要么书生收了狐仙做枕边人,要么狐仙与书生来了场艳遇,只是书生以为是在做梦,从此对狐仙念念不忘。
写书的人着重描写狐仙有多美艳,与书生之间有多痴缠。看书的人享受这个过程,全程带入书生视觉飘飘欲仙,极少会有人去关注书生的发妻,又或许注意到了只是不以为意。
哪个男子不三妻四妾、子女成群?既然是正妻就该大度包容,动不动闹和离像什么样?带着孩子还二嫁,简直不知羞耻。看完《有狐》这个故事,有些人就骂骂咧咧地批判了,说这故事写得根本就不合理,那样不知廉耻的女人怎么能得到幸福呢?
也有人表示书生活该,无情无义又自私自利,这样贪得无厌之人就该堕入畜生道。人家狐狸都比书生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再看看书生怎么做的?发妻任劳任怨帮他照顾家里,他倒是没有任何担子地上京去了,高中之后一点不念着发妻的好,反而急着纳妾。当初提亲的时候说好不纳二色,得势之后就变了脸。
第87章 3.9被炮灰的公主 大公主
这个故事争议很大,好些人将书肆围了,要求见作者的。见是不可能见到的,倒是可以写一篇读后感留下,书肆筛选过后会在下一期报纸上刊登两三则较为典型的。
宁夏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她不怕引起的争议大,就怕无人问津。说实话办书肆赚钱不是她的本意,宁夏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书肆将报纸经营起来。
在这个信息交流落后的朝代,报纸运用得好有时是会产生大作用的。别小看这个可供人发表意见的平台,短期内或许不明显,长此以往建立信任感之后,报纸上所说的对人群的影响就大了。
尤其是平民百姓,平日就无法接触到太多信息,大多小道消息都是道听途说。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传,时常沦为达官显贵算计对手的工具。
一旦报纸盛行,他们接收信息的来源就转为了报纸。就算不识字,也能听别人说报纸上是怎么写的。而报纸上很多内容都是基于真实的基础上在讨论,比那些不知真假的道听途说好太多。
宁夏办报纸一来是想通过刊登有所偏好的文章与故事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朝代盛行的一些观念,二来办好了报纸就等于将发言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焉知日后不能派上大用场?
何况报纸上不单刊登文章与故事,还会板书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小妙招与科普小知识。比如如何快速去除衣服上的油渍,又比如哪几种常见的草药混合在一起捣成泥,再加入水中搅拌,用这样混了药泥的水去浇蔬菜瓜果,非但能够使其长得更快,还能有效预防生虫。
这些实用的小知识对有钱人家来说作用不大,他们更喜欢看登在上面的各种新鲜事。可于那些耕种的庄稼汉与普通百姓来说是极为惊喜的,运用报纸上的办法解决问题快,省下的钱够他们家用一段时间了。
因《有狐》那个故事争议很大,寄读后感给书肆的人更是多,报纸渐渐被更多人知道,书肆的名气也越发响亮。之前还有所顾虑,担心这家书肆开不长久的笔者放了心,因而书肆收到的投稿多了起来。
按照宁夏定下的要求,严格筛掉那些无病呻吟、华而不实的文章,凡是能够被选中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书肆收到的话本也不少,那种渣男左拥右抱、幸福美满的文与坏人得不到惩戒、逍遥快活的故事都是被筛掉的。
这是宁夏的意思,也是这家书肆与别的书肆不一样的地方。大多男子喜欢这儿的藏品孤本与实用的书籍,女子则不一定会对这些干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