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
良笙愣了愣:“是夏老三指使那两个小吏的?”
“不然呢,我们和那两个小吏无冤无仇,人家干嘛要为难我们?”
良笙阴沉着脸没吭声,直到似锦摆好了晚饭,他脸色才逐渐好转。
再过七八天就是良笙休沐的日子,夫妻两个商定那天正式搬家。
这七八天里,似锦要忙的事不少,除了自家要吃的小麦,多余的小麦全都卖掉。
还要吩咐铁牛叔带着长工把整个山头全都开垦出来,用来种油菜、小麦、豌豆和大葱大蒜。
虽然荆州地处南方,不像北方那么爱吃大葱大蒜,但是当佐料却是不可或缺的。
并且大蒜长出蒜苗之后,炒羊肉很多人都爱吃的。
要开这么多荒地,就得多几辆单轮单犁铧。
似锦给了铁牛叔银子,让他再去订制两辆单轮单犁铧。
除此之外,还得把一大部分种子运到县城去,只留这里够种的种子就行了。
泡椒、干辣椒、酸竹笋全都带走,还有吴妈妈腌的各种酸菜、晒的菜干也带走一部分,给跟去县城的下人吃。
当然,答应盖学堂的银子似锦包了一百两给族长和里正送去。
良笙拜托贺老六买的马车也买好了。
古代对买马车是有诸多限制的,什么样的阶级才能买马车,能买几匹的马车,是有严格规定的。
如果越矩了,不仅要挨板子,马车还会没收。
平民虽然也可以买马车,但是只能买单匹马拉的马车,而且要交50两银子的税,这个税只针对平民。
马在古代属于战需品,所以卖价不便宜。
再加上良笙买的是好马,车厢也是好车厢,前前后后花了两百两银子。
那天良笙驾着马车回村时,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乡亲们纷纷跑去围观,就连夏老汉也站在远处张望。
正式搬家的那天,不少村民前来送行,多多少少都送了些东西。
自家腌的酸豆角呀,菜干呀,老母鸡呀,鸡蛋呀。
虽然菜干泡菜似锦全都有,但是乡亲们送的泡菜和菜干似锦全收了,老母鸡和鸡蛋就没要了,让他们留着卖钱。
早上辰时不到就出发,两个半时辰之后才来到新居的大门前。
主要是这次雇了不少牛车拉人拉铺盖衣裳啥的,虽然牛车劲大,可速度着实慢。
再加上车辆有点多,浩浩荡荡一共六辆车,这些原因都拖慢了速度。
银杏巷到底住的是小康人家,不少人家是吃午饭的。
巷子里不时传来米饭的香味,还有菜下锅时的滋拉声,甚至还闻到鱼香,估计是哪家在煎鱼。
早饭本来就吃得早,似锦只喝了一碗稀饭,吃了一个水煮蛋,肚子已经饿了,闻到人家的鱼香味,更觉肚子饿。
这么长的车队驶入银杏巷,自是引起不少人家注意的,不少妇人的脑袋从自家大门探了出来。
大姑娘小媳妇不好意思凑过来,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则走了过来,打听似锦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良笙在哪里高就。
似锦笑着一一回答,说他们是从乡下来的,良笙还在读书。
那些老妇人和站在一边围观的街坊邻居都十分惊讶。
自从他们家的宅子动工那天起,就引起他们的好奇,不时跑来看两眼。
虽说只是两进的宅子,可人家占地面积大啊,而且房屋用料好,全是清一色的大青石。
这种大青石盖的房子几百年都不会坏,比用红砖盖的房子还要结实。
屋顶用的瓦也不是灰瓦,而是那种大户人家才会用的绿瓦,看上去就十分气派,怎么会是普通的乡下人家!
一个老妇人笑着问:“我看你家房子都盖得这么好,应该不是普通乡下人吧,至少是个大地主。”
似锦笑笑:“五百亩田地算不算大地主?不过我家还有两家卤菜铺,你们要是想吃卤菜了,可以上我铺子里买。”
有人问:“你的卤菜铺叫啥名字?”
“似锦卤菜铺。”
众人哗然,似锦卤菜铺虽然在县城开的时间不太长,但是名气已经很大了。
“原来那间卤菜铺是你家的呀,生意那么好,难怪你家这么有钱!”
似锦客气了两句,就吩咐下人们把东西往院子里抬。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东西就全都搬了进去。
良笙付了那几个车夫的工钱,又每个人给了一顿饭钱,车夫们就赶着各自的牛车离去了。
似锦家的骡子车和马车也被下人带去了马厩。
街坊邻居也都渐渐散去。
似锦正要往院里走,青菱拉了拉她的衣袖,指着院外一个锦衣女子的背影小声道:“东家娘子,那就是胡小姐。”
似锦一片茫然:“哪个胡小姐?”
“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呀,就是夏三爷娶的那个平妻。”
似锦微
“不然呢,我们和那两个小吏无冤无仇,人家干嘛要为难我们?”
良笙阴沉着脸没吭声,直到似锦摆好了晚饭,他脸色才逐渐好转。
再过七八天就是良笙休沐的日子,夫妻两个商定那天正式搬家。
这七八天里,似锦要忙的事不少,除了自家要吃的小麦,多余的小麦全都卖掉。
还要吩咐铁牛叔带着长工把整个山头全都开垦出来,用来种油菜、小麦、豌豆和大葱大蒜。
虽然荆州地处南方,不像北方那么爱吃大葱大蒜,但是当佐料却是不可或缺的。
并且大蒜长出蒜苗之后,炒羊肉很多人都爱吃的。
要开这么多荒地,就得多几辆单轮单犁铧。
似锦给了铁牛叔银子,让他再去订制两辆单轮单犁铧。
除此之外,还得把一大部分种子运到县城去,只留这里够种的种子就行了。
泡椒、干辣椒、酸竹笋全都带走,还有吴妈妈腌的各种酸菜、晒的菜干也带走一部分,给跟去县城的下人吃。
当然,答应盖学堂的银子似锦包了一百两给族长和里正送去。
良笙拜托贺老六买的马车也买好了。
古代对买马车是有诸多限制的,什么样的阶级才能买马车,能买几匹的马车,是有严格规定的。
如果越矩了,不仅要挨板子,马车还会没收。
平民虽然也可以买马车,但是只能买单匹马拉的马车,而且要交50两银子的税,这个税只针对平民。
马在古代属于战需品,所以卖价不便宜。
再加上良笙买的是好马,车厢也是好车厢,前前后后花了两百两银子。
那天良笙驾着马车回村时,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乡亲们纷纷跑去围观,就连夏老汉也站在远处张望。
正式搬家的那天,不少村民前来送行,多多少少都送了些东西。
自家腌的酸豆角呀,菜干呀,老母鸡呀,鸡蛋呀。
虽然菜干泡菜似锦全都有,但是乡亲们送的泡菜和菜干似锦全收了,老母鸡和鸡蛋就没要了,让他们留着卖钱。
早上辰时不到就出发,两个半时辰之后才来到新居的大门前。
主要是这次雇了不少牛车拉人拉铺盖衣裳啥的,虽然牛车劲大,可速度着实慢。
再加上车辆有点多,浩浩荡荡一共六辆车,这些原因都拖慢了速度。
银杏巷到底住的是小康人家,不少人家是吃午饭的。
巷子里不时传来米饭的香味,还有菜下锅时的滋拉声,甚至还闻到鱼香,估计是哪家在煎鱼。
早饭本来就吃得早,似锦只喝了一碗稀饭,吃了一个水煮蛋,肚子已经饿了,闻到人家的鱼香味,更觉肚子饿。
这么长的车队驶入银杏巷,自是引起不少人家注意的,不少妇人的脑袋从自家大门探了出来。
大姑娘小媳妇不好意思凑过来,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则走了过来,打听似锦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良笙在哪里高就。
似锦笑着一一回答,说他们是从乡下来的,良笙还在读书。
那些老妇人和站在一边围观的街坊邻居都十分惊讶。
自从他们家的宅子动工那天起,就引起他们的好奇,不时跑来看两眼。
虽说只是两进的宅子,可人家占地面积大啊,而且房屋用料好,全是清一色的大青石。
这种大青石盖的房子几百年都不会坏,比用红砖盖的房子还要结实。
屋顶用的瓦也不是灰瓦,而是那种大户人家才会用的绿瓦,看上去就十分气派,怎么会是普通的乡下人家!
一个老妇人笑着问:“我看你家房子都盖得这么好,应该不是普通乡下人吧,至少是个大地主。”
似锦笑笑:“五百亩田地算不算大地主?不过我家还有两家卤菜铺,你们要是想吃卤菜了,可以上我铺子里买。”
有人问:“你的卤菜铺叫啥名字?”
“似锦卤菜铺。”
众人哗然,似锦卤菜铺虽然在县城开的时间不太长,但是名气已经很大了。
“原来那间卤菜铺是你家的呀,生意那么好,难怪你家这么有钱!”
似锦客气了两句,就吩咐下人们把东西往院子里抬。
人多力量大,不一会儿,东西就全都搬了进去。
良笙付了那几个车夫的工钱,又每个人给了一顿饭钱,车夫们就赶着各自的牛车离去了。
似锦家的骡子车和马车也被下人带去了马厩。
街坊邻居也都渐渐散去。
似锦正要往院里走,青菱拉了拉她的衣袖,指着院外一个锦衣女子的背影小声道:“东家娘子,那就是胡小姐。”
似锦一片茫然:“哪个胡小姐?”
“你怎么这么快就忘了呀,就是夏三爷娶的那个平妻。”
似锦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