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什么,让他们俩一起多处处吧。”
    要不是夏岚昨天不警惕,稍微露了些,她还真不知道这傻姑娘居然看上了陈用。她倒是没察觉出来陈用是个什么意思,既然知道闺蜜有这个心思,那她当然得成全啊。
    出手帮一把是不可能的了,在不确定陈用心思的前提下,她只能说是稍稍给他们创造机会。至于夏岚能不能抓住,那就只能看她自己的把握了。
    杨佳贺点点头,对这件事并不是很上心,他小心护着闫安,生怕她被挤到。他们身下是米袋子,一同去镇上的除了知青之外,还有几个村民,大家心情都不错。
    知道这些知青是要去报名,大家就考大学这件事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村里头读书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适龄的,农村人对于这些未知的事情总是好奇加恐惧,这会儿找到了能问的人,自然抓着不放。
    除了能选的大学之外,专业方面他们是不关心的,只是关心读书的时候花钱多不多,读完了以后能做什么。
    大多数是杏花村的人,闫安不太熟,都交给陈用去解释了。杨佳贺稍微补充了几句,好歹是让他们弄明白了,高考到底意味着什么。
    “考上了能进城?”
    “读书的时候学校会发补贴?”
    “毕业会安排工作?”
    ……
    坐在车头上面的遮阳棚上的老农发出了感慨,“看来还真的是得读书啊,上回不是说要办学校,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他家的孙儿也到年纪了,如果真的天赋好,能读得进去书,再难也得供。
    如果真的能供出来一个,相当于就给全家人提供了一条新的路。
    另一个摇摇头,“可不容易啊,都是泥腿子出身,天分就在那儿了。别的不说,就杨知青的几个表弟,都读到初中了吧,还不是回来种地。”想想他们自己家的条件,顿时就心生怯懦,甚至不想尝试。
    要知道,这样折腾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最终一无所获,那还不如不要开始,省得惹来村里的闲言碎语。他们聚族而居,多的是爱说闲话爱八卦的人,有时候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舆论压力。
    “这个学校如果镇上不拨款怕是很难,村长说是让三个村出钱,可养殖场才刚刚办起来,回本都难呢,更何况结余这么大一笔钱。”另一个显然是村里的干部,对这些详情比较了解,“不过回去都多跟孩子念叨念叨,总得让他们知道有这个事儿。”
    “到底还是难啊,人家城里的娃娃有读书的天分,比不得的。如果以后学校办起来了,去读两年,别做睁眼瞎就是了。”至于靠读书出头,是真的不敢想啊。
    杨佳贺看着话题偏到天边去了,也往回扯,不打扰他们聊天,凑在闫安身边,跟她聊着最近做的题目。反正两人之间能聊的也就那些话题,杨佳贺不介意是不是谈情说爱,多交流总是好的。
    一行人再次来到镇上,往高考报名地点去的时候,心情却大有不同。报名的时候,杨佳贺这些已经早早得知消息的倒也罢了,其他知青们激动得不行,个个都小心翼翼地询问各种信息,生怕自己准备不充分没有了报名资格。
    工作人员显然是有经验的了,张贴在墙上的纸张清楚地说明着情该准备的各种资料,核查之后会下发一张报名表让他们填写。其实也有派代表来交的,可事关自己的人生大事,大家非常紧张,能来的当然得自己来一趟才放心。
    至于之后分发准考证就不需要考生亲自来了,会由邮局的人到各个村去分发。偏远的地方也会通知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去邮局领取,一再叮嘱,生怕他们忘记。
    杨佳贺很快就填完表了,他们都是提前打听清楚了才来的,要提交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他静静等待闫安,看着她郑重地将报名表给了工作人员,看着他们盖章放入文件夹,才安心地准备离开。
    闫安一点儿不忌讳,直接跟同行的人说了声,带着杨佳贺一起去收购处。
    两人一边走还一边把头凑一起嘀嘀咕咕的,叫后头看着的陈用他们心里暗暗着急。他当然知道杨佳贺的小心思,可这不是还没在一起嘛,这么放肆,回去之后村里可又该有人说闲话了。
    闫安小心翼翼将自己的背篓调整好,小声地跟杨佳贺嘀咕道:“这根参年份很长了,经我手炮制地,估摸着能换不少钱,留着正好等考完大学,到省城去买房子去。”一根陈年老参的价格是很高的,但是要买房还是不够,她自己应该还得添一些。
    只是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房子买,对行情不是很了解的闫安,也不过是随意想想。经历了自己租房的生活,闫安已经生出了要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念头。虽然工作之后单位可能会分房子,可她还是更愿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哪怕不大。
    杨佳贺倒是挺惊讶的,看着闫安认真思考的表情,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如果不挑地段,应该不难。”只要有钱,有关系,在街道办事处还是能够买到房子的,他稍稍知道一些内情,跟闫安解释道,“不过一般房子都不会很新,面积也不大,重新装修,住人反正是没问题的

章节目录

七零种田生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我来就山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来就山的并收藏七零种田生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