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劝我,我只想种地[七零] 第293节
大家纷纷涌向食堂门口的公告栏,果然,新的公告贴出来了。
简洁明了的陈述事实,没有多余的话。
众人震惊了,“我却,这混蛋居然里通外合,私自将我们的绿叶菜在黑市上卖?”
“还高价卖呢,保守估计,赚了几百多。”
“恐怕不止,上千都有可能,过年前那几天黑市的蔬菜卖的可贵了。”
他们虽然什么都不缺,但,有些亲戚朋友这个冬天过的不好,跑来借钱去黑市买吃食。
相比之下,他们就太幸福了。
“说起来,我们天天有便宜的蔬菜吃,从来没缺过这一口绿叶菜,我亲戚朋友都羡慕的不行,恨不得是我们集团的员工。”
员工能吃,村民能吃,但外面的人就不能进来吃食堂,大家是凭着村民证和员工证进出,这是规矩。
“可不是吗?宁总说了,食堂不赚钱,还补贴了一笔钱,只为了让我们吃好喝好。”
所有人都受惠了,所以,大家对宁嫣充满了感激。
“宁总也跟我们一样,天天吃食堂的饭菜,跟我们打招呼,从来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像李然,跟他打招呼都爱理不理的。”
“他这是飘了,觉得高我们一等,呵呵,出事是迟早的事,我早就料到了。”
“对了,我家订了一份羊奶,我宝贝儿子天天喝,这一个月都没有生病,我就知道,宁总弄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这么神奇?那我也要订一份,我孙子也体弱多病。”
“宁总真是太好了,处处为我们着想,有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幸运。”
李然在单位不肯招,但被警察一逼问,心理防线立马崩了,竹筒倒豆子,吐了个干净。
黑市的人找上门的,在糖衣炮弹面前,李然很快就投降了,提供了便利,分工合作。
最后,追缴赃款,判了十年。
有关部门本来就在打击黑市,他又一头撞进去,自然是判的很重。
宁嫣没有要这一笔赃款,而是托派出所捐给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经此一事,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飘的找不着北的心态,被彻底拉了回来,双脚落到实地。
宁嫣亲自上阵,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
就一个中心意思,别飘,咱踏踏实实工作。
“以后我们定期上思想课,紧抓管理层的思想问题。”
“我看行。”
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没有想到留下了后遗症,引发一场风波,将所有人都卷了过去。
但有些事情,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第203章 全县脱贫的办法
宁嫣一通电话, 请来了朱书记一行人。
一过来,朱书记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宁嫣,你说的能解决全县贫困问题, 是不是真的?”
这有点不可思议, 但, 宁嫣这个人的能力逆天,说不定真的可以。
其他领导也很紧张,都盯着宁嫣看。
“我怎么可能欺骗领导呀?”宁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将一行人带到实验区。
朱书记一眼就认了出来,“上次我们来过这里, 是反季节大棚蔬菜。”
“是。“宁嫣微微颌首,却没有将他们带进去, 而是继续走了一段路, 又是一个巨大的棚, 是用稻草搭的。
她上前打开大门,里面一片郁郁葱葱, 朱书记的表情有片刻的呆滞, “这是?”
这不是蔬菜, 而是已经成熟的冬小麦??可这季节不对啊。
这是打开的方式不对?还是他在做梦?
宁嫣笑吟吟的带着人走进去,“这小麦套种大豆,你看, 两行小麦套一行大豆, 这是最科学的套种方式, 根据实验,行距在1820厘米,现在我这就让人收割小麦……”注(1)
朱书记眼睛都直了, 就是说,宁嫣种出了反季节小麦?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她之前就搞出了反季节蔬菜。
宁二带着一个便携式收割机过来了,“大姐,我们开始收割吗?”
宁三和宁三也带了,带来了一个怪模怪样的脱粒机。
“我来!”朱书记撩起衣袖,接过便携式收割机,亲自上阵,他所到之处,小麦纷纷倒地。
其他领导跑过去将小麦捡起来,捆成一捆,拿到旁边直接脱粒,还挺好脱粒的,不用晒了再脱,一步到位。
宁嫣也带着弟妹下地干活,动作还挺熟练的。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将一亩地收割完毕。
朱书记直勾勾的盯着秤,一袋袋小麦称重,随着分量越来越高,他的情绪也越发激动,“亩产七百斤!”
现场一片欢呼声响起,每张笑脸都盈满了丰收的喜悦。
朱书记要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这片土地还能种出冬小麦,产量还这么高。
这简直是奇迹。
“宁嫣,你是怎么做到的?”
宁嫣接过宁二递过来的水盆,将手洗的干干净净,涂上手霜,很是娇气,全然没有刚才下地时的朴实能干。
但,这会儿谁会在乎这个。
“我当初就在想,这么好的地就种一季水稻就太可惜了,天气一冷,啥都种不了,冬天都吃不了绿色蔬菜。”
她笑容明媚,“我喜欢大冬天的吃火锅,喜欢往火锅烫菠菜,烫娃娃菜,烫小青菜,所以就想着能不能把反季节蔬菜搞出来?为此,我将弟弟妹妹集合起来,一起在最初的实验屋里搞出了反季节蔬菜……”
为了吃一口绿叶菜,她也是蛮拼的。
朱书记忍不住笑了,挺符合她的的性格,工作很努力,但不会亏待自己的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宁嫣落落大方的表示,“三年前,当时量很少,也怕别人说我爱作妖,就没有对外说。”
虽然是在自己居住的实验屋搞出来的,但当时的她还没有什么话语权,还压不住那些流言蜚语。
朱书记就想知道一件事,她怎么会想到搞冬小麦的。“后来呢?”
“后来,我就想,反季节蔬菜都能种出来,为什么不能试着种一拨冬小麦?”宁嫣说的好听,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打算这么搞了,就是机会不成熟。
在实验没有成功之前,一切都是浮云,说什么都没用。
只会被人说,异想天外,乱糟蹋东西和土地。
当然,她要是说一早就想这么干,智多近妖,别人会害怕。
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我这个人是行动派,说干就干,慢慢摸索,大胆求证,终于在今年实验成功了,所以,请各位亲眼见证一下,免得说我弄虚作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呀,想法真多。”朱书记笑容满面,眉飞色舞,“很好,非常好,宁嫣同志,我们就需要你这样想法多的同志。”
怪不得上次没有给他们看,那时还没有成功呢,理解。
他指了指在田间的绿色苗苗,“这大豆苗是怎么回事?”
宁嫣早就安排好了,“是这样的,二十天前我就种下了大豆,收完麦子就能定苗了,六月就能收获,不耽误六月种水稻,十月水稻收获,就能种冬小麦,完美的一年三熟。”
这话的杀伤力太大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领导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一年三熟?他们没听错?
朱书记嘴唇直哆嗦,眼睛亮的出奇,“就是说,一年能种三茬种植物?”
北方冬天太冷了,什么种植物都种不了,这也是猫冬的由来。
“对,农民就更辛苦了。”宁嫣轻抚着大豆苗,满眼的怜爱,她的大豆难题哟,就这么解决了。
一名领导忍不住说道,“农民们从不怕辛苦。”就怕再辛苦,也不能吃饱穿暖。
朱书记直到此时,终于明白了宁嫣的那句话,这就是能让全县脱贫的办法。
水稻上交一半的公粮,一半能保证村民们不饿死,但也不能吃饱。
但,多了一茬麦子就不一样了,农民们就能吃饱,还能穿暖。
而大豆能卖钱,农民们不仅能吃上肉,还能建房子了,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也就摆脱了贫困。
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
一直困扰他们的难题,就这么被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姑娘解决了。
朱书记看着绿苗苗,又看看丰收的小麦,眼眶都红了,“宁嫣,你做了一件有益于百姓的大实事,我代表百姓们谢谢你。”
“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大家过苦日子,我心里也不好受。”宁嫣义正言辞的表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的我有了一点点能力,愿意帮助大家脱离贫困一起奔小康。”
朱书记的心情飞扬,笑容无比的愉悦,“你做的很好,我这就向上面汇报情况,应该很快会有人下来了解情况,你注意一下。”
“明白。”宁嫣听懂了他的意思。
朱书记整个人都在飘,亢奋无比,“跟我说说具体情况,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要是推广成功了,不仅百姓收益,他们这些干部都有了政绩,而且不是一般的小政绩,足以让他们平步青云。
宁嫣也不瞒他们,说的很仔细,“我出差时特意搜罗了很多种子,小麦要挑选早熟大穗型,经过耐心的培育和利用光能,沼气……改善光照条件……豆类就选用中晚熟品种……”
其实,种子都是空间里的,经过无数次改良后的优异种子,这才是她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她巴拉巴拉的全是专业用语,听的大家一头雾水。
每一个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就不懂了。
简洁明了的陈述事实,没有多余的话。
众人震惊了,“我却,这混蛋居然里通外合,私自将我们的绿叶菜在黑市上卖?”
“还高价卖呢,保守估计,赚了几百多。”
“恐怕不止,上千都有可能,过年前那几天黑市的蔬菜卖的可贵了。”
他们虽然什么都不缺,但,有些亲戚朋友这个冬天过的不好,跑来借钱去黑市买吃食。
相比之下,他们就太幸福了。
“说起来,我们天天有便宜的蔬菜吃,从来没缺过这一口绿叶菜,我亲戚朋友都羡慕的不行,恨不得是我们集团的员工。”
员工能吃,村民能吃,但外面的人就不能进来吃食堂,大家是凭着村民证和员工证进出,这是规矩。
“可不是吗?宁总说了,食堂不赚钱,还补贴了一笔钱,只为了让我们吃好喝好。”
所有人都受惠了,所以,大家对宁嫣充满了感激。
“宁总也跟我们一样,天天吃食堂的饭菜,跟我们打招呼,从来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像李然,跟他打招呼都爱理不理的。”
“他这是飘了,觉得高我们一等,呵呵,出事是迟早的事,我早就料到了。”
“对了,我家订了一份羊奶,我宝贝儿子天天喝,这一个月都没有生病,我就知道,宁总弄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这么神奇?那我也要订一份,我孙子也体弱多病。”
“宁总真是太好了,处处为我们着想,有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幸运。”
李然在单位不肯招,但被警察一逼问,心理防线立马崩了,竹筒倒豆子,吐了个干净。
黑市的人找上门的,在糖衣炮弹面前,李然很快就投降了,提供了便利,分工合作。
最后,追缴赃款,判了十年。
有关部门本来就在打击黑市,他又一头撞进去,自然是判的很重。
宁嫣没有要这一笔赃款,而是托派出所捐给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经此一事,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飘的找不着北的心态,被彻底拉了回来,双脚落到实地。
宁嫣亲自上阵,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
就一个中心意思,别飘,咱踏踏实实工作。
“以后我们定期上思想课,紧抓管理层的思想问题。”
“我看行。”
大家都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没有想到留下了后遗症,引发一场风波,将所有人都卷了过去。
但有些事情,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第203章 全县脱贫的办法
宁嫣一通电话, 请来了朱书记一行人。
一过来,朱书记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宁嫣,你说的能解决全县贫困问题, 是不是真的?”
这有点不可思议, 但, 宁嫣这个人的能力逆天,说不定真的可以。
其他领导也很紧张,都盯着宁嫣看。
“我怎么可能欺骗领导呀?”宁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将一行人带到实验区。
朱书记一眼就认了出来,“上次我们来过这里, 是反季节大棚蔬菜。”
“是。“宁嫣微微颌首,却没有将他们带进去, 而是继续走了一段路, 又是一个巨大的棚, 是用稻草搭的。
她上前打开大门,里面一片郁郁葱葱, 朱书记的表情有片刻的呆滞, “这是?”
这不是蔬菜, 而是已经成熟的冬小麦??可这季节不对啊。
这是打开的方式不对?还是他在做梦?
宁嫣笑吟吟的带着人走进去,“这小麦套种大豆,你看, 两行小麦套一行大豆, 这是最科学的套种方式, 根据实验,行距在1820厘米,现在我这就让人收割小麦……”注(1)
朱书记眼睛都直了, 就是说,宁嫣种出了反季节小麦?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她之前就搞出了反季节蔬菜。
宁二带着一个便携式收割机过来了,“大姐,我们开始收割吗?”
宁三和宁三也带了,带来了一个怪模怪样的脱粒机。
“我来!”朱书记撩起衣袖,接过便携式收割机,亲自上阵,他所到之处,小麦纷纷倒地。
其他领导跑过去将小麦捡起来,捆成一捆,拿到旁边直接脱粒,还挺好脱粒的,不用晒了再脱,一步到位。
宁嫣也带着弟妹下地干活,动作还挺熟练的。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将一亩地收割完毕。
朱书记直勾勾的盯着秤,一袋袋小麦称重,随着分量越来越高,他的情绪也越发激动,“亩产七百斤!”
现场一片欢呼声响起,每张笑脸都盈满了丰收的喜悦。
朱书记要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这片土地还能种出冬小麦,产量还这么高。
这简直是奇迹。
“宁嫣,你是怎么做到的?”
宁嫣接过宁二递过来的水盆,将手洗的干干净净,涂上手霜,很是娇气,全然没有刚才下地时的朴实能干。
但,这会儿谁会在乎这个。
“我当初就在想,这么好的地就种一季水稻就太可惜了,天气一冷,啥都种不了,冬天都吃不了绿色蔬菜。”
她笑容明媚,“我喜欢大冬天的吃火锅,喜欢往火锅烫菠菜,烫娃娃菜,烫小青菜,所以就想着能不能把反季节蔬菜搞出来?为此,我将弟弟妹妹集合起来,一起在最初的实验屋里搞出了反季节蔬菜……”
为了吃一口绿叶菜,她也是蛮拼的。
朱书记忍不住笑了,挺符合她的的性格,工作很努力,但不会亏待自己的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宁嫣落落大方的表示,“三年前,当时量很少,也怕别人说我爱作妖,就没有对外说。”
虽然是在自己居住的实验屋搞出来的,但当时的她还没有什么话语权,还压不住那些流言蜚语。
朱书记就想知道一件事,她怎么会想到搞冬小麦的。“后来呢?”
“后来,我就想,反季节蔬菜都能种出来,为什么不能试着种一拨冬小麦?”宁嫣说的好听,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打算这么搞了,就是机会不成熟。
在实验没有成功之前,一切都是浮云,说什么都没用。
只会被人说,异想天外,乱糟蹋东西和土地。
当然,她要是说一早就想这么干,智多近妖,别人会害怕。
得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我这个人是行动派,说干就干,慢慢摸索,大胆求证,终于在今年实验成功了,所以,请各位亲眼见证一下,免得说我弄虚作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呀,想法真多。”朱书记笑容满面,眉飞色舞,“很好,非常好,宁嫣同志,我们就需要你这样想法多的同志。”
怪不得上次没有给他们看,那时还没有成功呢,理解。
他指了指在田间的绿色苗苗,“这大豆苗是怎么回事?”
宁嫣早就安排好了,“是这样的,二十天前我就种下了大豆,收完麦子就能定苗了,六月就能收获,不耽误六月种水稻,十月水稻收获,就能种冬小麦,完美的一年三熟。”
这话的杀伤力太大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领导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一年三熟?他们没听错?
朱书记嘴唇直哆嗦,眼睛亮的出奇,“就是说,一年能种三茬种植物?”
北方冬天太冷了,什么种植物都种不了,这也是猫冬的由来。
“对,农民就更辛苦了。”宁嫣轻抚着大豆苗,满眼的怜爱,她的大豆难题哟,就这么解决了。
一名领导忍不住说道,“农民们从不怕辛苦。”就怕再辛苦,也不能吃饱穿暖。
朱书记直到此时,终于明白了宁嫣的那句话,这就是能让全县脱贫的办法。
水稻上交一半的公粮,一半能保证村民们不饿死,但也不能吃饱。
但,多了一茬麦子就不一样了,农民们就能吃饱,还能穿暖。
而大豆能卖钱,农民们不仅能吃上肉,还能建房子了,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也就摆脱了贫困。
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
一直困扰他们的难题,就这么被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姑娘解决了。
朱书记看着绿苗苗,又看看丰收的小麦,眼眶都红了,“宁嫣,你做了一件有益于百姓的大实事,我代表百姓们谢谢你。”
“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大家过苦日子,我心里也不好受。”宁嫣义正言辞的表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在的我有了一点点能力,愿意帮助大家脱离贫困一起奔小康。”
朱书记的心情飞扬,笑容无比的愉悦,“你做的很好,我这就向上面汇报情况,应该很快会有人下来了解情况,你注意一下。”
“明白。”宁嫣听懂了他的意思。
朱书记整个人都在飘,亢奋无比,“跟我说说具体情况,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要是推广成功了,不仅百姓收益,他们这些干部都有了政绩,而且不是一般的小政绩,足以让他们平步青云。
宁嫣也不瞒他们,说的很仔细,“我出差时特意搜罗了很多种子,小麦要挑选早熟大穗型,经过耐心的培育和利用光能,沼气……改善光照条件……豆类就选用中晚熟品种……”
其实,种子都是空间里的,经过无数次改良后的优异种子,这才是她能成功的真正原因。
她巴拉巴拉的全是专业用语,听的大家一头雾水。
每一个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就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