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帝一心为国为民,为此甚至在做皇子的时候就不惜将满朝文武全部得罪了的做法,他在知道傅里手中的作物原本只是“仙人”赐下,用以改变老百姓生活,而非她运气好发现,她甚至还借此谋取了庞大的家产时,会生气,本就理所当然。
    他倒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地开口:“皇上,傅娘子将土豆上交给朝廷之后,朝廷培育两年后便已经有了足够让一半百姓种植的种子了吧?在傅娘子靠着土豆获利之前,可有百姓愿意放着好好的大豆小麦等作物不种,挪出一块田来种植土豆?”
    雍和帝表情一僵,旋即无奈苦笑:“倒是朕糊涂了。”
    当初傅里将土豆送给他后,他几乎是立刻交给了父皇,并将土豆的好处大书特书,引得父皇对土豆相当重视。而之后在皇庄种植的结果,也与傅娘子告诉他的消息并无太大出入,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土豆推广给更多的百姓,让他们知道土豆的好处,然后再也不饿肚子。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
    就算他带着兵逼着老百姓将土豆种进了地里,他人一走,那些老百姓也会立刻将土豆给,然后继续种其他作物。
    若非后来傅里将土豆摆上餐桌,且传出靠着土豆赚了大钱,而其他餐馆酒楼见状更是干脆传出大量收购土豆的消息,恐怕老百姓仍旧不会选择种植土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看不到切实的好处,想要让老百姓抛弃原本还算安定的生活去种土豆?想什么呢!
    想到这儿,雍和帝忍不住冲着卫烆伸出一个大拇指:“你转告傅娘子一句,就说朕非常感谢她为大夏做的这事儿。现在时机不到,等你们成婚当日,朕有一份大礼送给她,让她安心和你过日子,安心做生意。”
    这句话比承诺也不差什么了。
    有了雍和帝这一句话,以后傅里在大夏只要不犯谋逆大罪,其他人便动不得她。
    辛辛苦苦一场,总算为傅里挣来了切实的好处,卫烆总算觉得自己的口水没有白费。
    雍和帝转头,像是才想起钱大一般,赶紧叫他站了起来:“你也有功。不仅仅是将义忠亲王唯一的血脉带回京城,且揭破了四王八公欺君之罪的大功,也有协助傅娘子推广辣椒的功劳。朕重重有赏!”
    说完,他看向钱大,“你有什么想要的吗?”
    钱大刚站稳,便再次跪到地上:“回皇上,草民原本是牙郎,身份低贱上不得台面,但草民不希望自己的儿孙也和草民一般浑噩度日,希望皇上能开个恩典,同意草民及草民弟弟的儿孙能正常参加科举。”
    雍和帝挑眉:“就这?”
    钱大砰一声,给雍和帝磕了个重重的响头:“这是草民毕生所愿!”
    雍和帝点点头,当场叫来太监写下圣旨,额外开恩同意钱大及其三代子孙可以参加科举。写完,他似乎觉得这点好处还不够,于是再次提笔,给钱大赐了个官儿
    虽然只是七品小官儿,钱大却险些喜极而泣,感激地连连磕头。
    原本以为只有等到下一辈长成,才能真正改变钱家命运,没想到雍和帝看出他真正所求,直接从他这一代就为钱家改换门庭。如今走出去,他也能自豪地说上一
    声,钱家是官宦之家了。
    见到钱大这般激动,雍和帝也相当高兴。他转头看向卫烆:“傅娘子好像有一个儿子?要不要朕也给他赐一个官儿当当?”
    卫烆当场黑脸:“陛下,锦哥儿今年才八岁!而且他天资聪颖,迟早能凭自己的本事考中进士,您给他赐官儿,反倒是耽误他的前程。”
    雍和帝失望地打消了想法,但对锦哥儿却生出了几分好奇:“那孩子叫锦哥儿?真的有你说的那么聪明?”
    提到锦哥儿,卫烆脸上的表情也丰富许多:“他父母都是聪明人,难道还能生出个傻的?”
    雍和帝一愣,这才想起锦哥儿的生父林如海还是前科探花,脑子自然不用说。
    想到林如海面对自己时严肃端方的样子,他竟从中咂摸出了一点儿趣味:“林如海应该已经知道锦哥儿是他的儿子了吧?他就不想着将锦哥儿带回林家?”
    卫烆点头:“听说林夫人这次回京,就是为了锦哥儿。”
    说完看了雍和帝一眼,“说来若不是陛下突然将林如海派去淮扬做了巡盐御史,如今找上傅娘子的可就不只是林夫人,而是林如海本人了。”
    雍和帝哈哈大笑:“看来朕无意间给傅娘子做了点儿好事?”
    卫烆失笑,旋即摇头:“傅娘子曾同微臣说过,只要林家不将锦哥儿从她身边带走,她并不介意林家人与锦哥儿接触,也不介意锦哥儿认祖归宗。”
    雍和帝非常惊讶:“朕还以为她精心养育锦哥儿一场,绝对不会同意林家接触锦哥儿呢。”说完笑了笑,“看来这位傅娘子确实有几分奇特,你会喜欢上她并不奇怪。”
    卫烆不好意思地低头,耳廓红了红。
    雍和帝难得见到自己这位莫逆之交这般反

章节目录

[红楼]放妾有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青青小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青小艾并收藏[红楼]放妾有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