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望着陈殊:“如果造成你们夫妻的困扰,我实在是抱歉。”

    陈殊问:“为什么是绝路呢?你不说出来,即便是纵云也帮不了你!”

    陈殊这些话有点难儿交浅言深了,两个人才刚刚见面,何至于说到这个地步。

    只是这是难言之隐,又是家耻,宋清徽哪里肯说,她笑笑:“你看着窗外的杏花,一场大雨过后,就纷纷落了,洒在泥土里。人也是如此,天有春夏秋冬四季,人有生老病死,都是一个轮回。”

    她这样的心境,活着也如同死了一般,陈殊摇摇头,微微叹息,站起来告辞:“打扰了!”

    宋清徽望着陈殊的背影,半晌幽幽道:“人同人真是不一样的,真是,真是羡慕你呀……”

    晚上回去的时候,徐妈已经抱了小宝过来。徐妈仍旧称呼陈殊:“三少奶奶!”

    陈殊点点头,拿出一枚玉牌,道:“你的百岁,我参加不了了,送你一个玉牌,保佑你健康平安。”

    婴儿咿咿呀呀,什么也不晓得。徐妈站在一边抹泪:“三少奶奶,何苦这样……”

    陈殊拍拍她的手:“好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犯不着这样,以后小宝就麻烦你了。纵云那个人,一向没什么耐心的,真想象不了他以后怎么做一个父亲。要是他发脾气,你劝着一点儿。喔,还有酒柜里的酒,都收起来,别叫他喝了……”

    说到一半,就见徐妈冲着门口唤道:“三少爷,您来了!”

    陈殊站起来,转身,见李纵云已经站在那里了,外面下着大雨,军帽帽沿上都积了雨水,肩膀上也湿了一大片。

    他站在那里不动,连眉毛上都是雨水,陈殊拿了毛巾过去,替他擦了擦,问:“晚饭吃了吗?”

    李纵云不说话,陈殊吩咐徐妈摆饭:“不管吃没吃,都陪我吃一点儿吧,我忙了一天,还没吃呢!”

    两个人在饭桌上,相顾无言。

    陈殊放了筷子:“你要问什么就问吧,你这样看着我,我可吃不下了!”

    李纵云问:“是明天要走了,是吗?”

    陈殊点点头:“是,已经联系好了,明天去上海,后天从上海坐船去英国。那篇青霉素的文章很重要,要早点过去。”

    李纵云问:“一个人去吗?不安全?”

    陈殊笑:“好了,不是一个人,驻英国大使俞达州的夫人也要去英国,她同蔡校长是故交,我同她一起去,名义上是随行的军医。同行的也有很多人的。对了,杜均也要去英国。”

    李纵云皱眉:“他?他去做什么?”

    小宝轻轻啼哭,徐妈抱过来:“三少奶奶,小少爷大约是饿了。”

    陈殊接过来,轻轻拍他后背:“一个小时之前才吃过一回的,再等一会儿给他喂。”一面同李纵云讲:“杜均嘛,他自己讲是要出去念书,多涨些见识。依我看,出去看看花花世界才是真的。上海玩腻了,便想着出国去。喔,还带着他太太一起去的,真是少见的。”

    吃过了饭,李纵云坐在那里,没有要走的意思。陈殊把孩子交给徐妈,把当初上海同学送的那把小提琴拿出来。

    琴盒上已经积了一层灰了,陈殊拿抹布擦干净,小心翼翼把琴拿出来,试了试琴弦,手又生了几分,冲李纵云笑:“都快忘了指法了,谱子倒还记得一点,我试一试。”

    陈殊坐在那里,昏黄的灯光仿佛金色的太阳一样,在琴弦上跳动,轻轻叩着他的心扉,叫李纵云觉得整个人都舒展开来,轻飘飘如坠云中。

    ☆、第104章 第 104 章

    一曲终了, 陈殊放下琴:“发什么愣?我的琴声, 虽然没有多好听, 也不至于走神儿?”

    陈殊脸上带着笑,语气自然又亲昵, 仿佛两个人刚刚新婚那段日子, 而那些争吵、分歧, 仿佛不曾存在一般。可是也只是仿佛罢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这是真实存在的。

    李纵云抬起头, 不忍去瞧陈殊, 望向她脚边的小提琴,道:“很好听, 很好听。”

    陈殊这个人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发脾气的必要,就绝不发脾气,更何况,没有必要去为了注定无法改变的事情发脾气,她笑:“那我再拉一曲, 你不是没有听过的吗?——《梁祝》,这虽然是个爱情故事,可也不只是一个爱情。”

    一曲终了, 李纵云勉强笑笑:“很好!”

    只是, 他依旧坐在那儿, 没有要走的意思。陈殊了然,把小宝抱给他:“你多抱抱他,耐心一点儿。”

    等陈殊洗了澡出来,李纵云还坐在那里,她抱着一套睡衣,递给李纵云:“去洗澡,不想走,今天就留在这儿。”

    出来的时候,陈殊正抱着小宝喂奶,生了孩子之后,变得更加丰盈起来。李纵云坐在靠门的椅子上,觉得这幅画面十分温馨,并没有半分旖旎。

    陈殊喂完了,便抱出去给徐妈了,嘱咐她:“现在天气太热了,就是小孩子,也没必要捂着,免得生

章节目录

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平山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山客并收藏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