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得文学系的那样酸溜溜的。”
大家都笑起来:“这你放心,我们想酸都酸不了呢,没这才华,没这文笔!”
陈殊同他们一一告别,收了一堆小礼物、卡片,他们还有课,就没能送陈殊出去了。
到了外边,把东西都给四元拿着,四元问:“小姐,回家吗?”
傅佩君生病了,陈殊又要去实习,大概很久不能见面,总是要去看看她才好的。
陈殊摇头:“不,去陶尔斐斯路,我有一位同学生病了,去看看她。”路上路过花店,又买了一束百合花,亲自抱着。
陈殊敲了许久的门,也没人来开。有位隔壁的太太听见响动,出来道:“这家人一个星期之前搬走了,你怎么敲门都是没人的?”
搬走了,陈殊问:“您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吗?为什么搬走?”
那太太这个时节,手里就捧着暖炉了:“这我哪里知道的,就晓得已经搬走一个星期了。听他们家老太太说,那个地方辣的很。那吃辣的地方,总不是四川就是湖南之类的,反正不在上海了。”
陈殊道了谢:“谢谢您了!”
四元跟在旁边:“小姐,还等吗?”
陈殊摇摇头:“苏维埃党人都是神出鬼没的!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都是这样的。”好像电影里的谍战剧一般,忽而消失,不见踪迹。
陈殊去了医院实习,只是这个时代的大夫们大体比现代更为严谨,陈殊没有毕业证书,是万万不肯叫她看诊的。
即便是病人有时候指名找她,带她实习的教授也绝不肯,他对陈殊说:“生死是大事,我们做大夫的,病人全心全意信赖我们,我们就更要谨慎,一点不可大意的。你虽然有天分,但是没有一两年的实习,也是不能叫你替病人看病的。”
陈殊无可奈何,老先生这样的医德,叫她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是老先生看病的时候,她跟在旁边,时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以及诊断结论,久而久之竟然十个之中能说中九个,又有条理,叫人信服。
这样过了一个月,虽然老先生依旧不肯松口叫陈殊坐诊看病,但也信得过她的能力了。每每有拿不准的病情,总要叫陈殊来商量。
只是陈殊看病倒是没问题,开药实在是她的短板。陈殊拿着笔,在单子上开出几味药,想了想又划去,如此反复再三,有时候还要翻书,才能开出一张药单来。
每当这个时候,老先生就笑她:“你看,你还是基本功没练扎实呀!在学校里多读几年书多好,我恨不得一辈子不从学校毕业呢?你个小丫头,着急忙慌地从学校跑出来。”说着拿过一本书:“这是我自己编的西药药典,虽然不够全,也够你看的了。拿回去,好好看,我要抽查的。”
陈殊拿过来,随手翻了翻,见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迹,有些药品后面,还附上了化学式。陈殊不好意思:“这是先生的书,我要是拿去恐怕不好。”这样多的笔迹,想必是心爱之物。
老先生摆手:“书,不就是拿来让人看的么?我也才学了十几年的西医,咱们师生两互相切磋,互相切磋。”
这位老先生没有留过洋,原本家里世代都是中医,三十岁上突然去教会学校学西医,偏偏极认真刻苦,反倒小有成就了。
陈殊拿了药典回家,每天看到半夜,惹得冯太太嘱咐她:读书要紧,可是也要注意身体!
青霉素那里,秦园和石壁负责提取,只是产量很小,总是没有办法大量生产,还有很多的次品。陈殊安慰两个人:“不要紧,慢慢做,以后就熟练了。”
这天,陈殊在医院值班,晚上是大半没什么人的,她歪到休息室,正要睡着。就听见外面小护士匆匆跑过来:“陈大夫,您家里的电话,很急!”
陈殊忙开了门,问:“什么事情?是谁打的电话?”家里能出什么急事呢?一面往值班室跑,拿起电话:“喂,我是陈殊,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是冯先生打的电话,他道:“是李参谋长派了人来接你,他现在在机场,士兵说他只能停留两个小时。我告诉他们你在医院,大概已经去接你了。”
陈殊问:“哪个机场?”
冯先生想了想:“是龙华机场……”
听清楚这几个字,冯先生话还没说完,陈殊便挂了电话,换了大衣,急匆匆跑出去,吩咐护士:“我有急事,出去一趟,请你打电话叫教授来替一下我。”
护士笑,指着外面:“陈大夫,都快天亮了,您回去歇着吧!”
陈殊出了门诊楼,天色蒙蒙亮,只是起了大雾,这时候天籁人静,连黄包车都没有,只有一些急诊的病人。她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就见前面大雾里射出两道车灯光线,开来一辆军车。
小五从车上下来,见陈殊已经等着了:“陈小姐,参谋长在机场,命我来接你。”说着他瞧了瞧手表:“陈小姐,飞机七点钟就要起飞了,还有一个小时。”
陈殊什么也没问,上了车,吩咐:“走吧!”
车子开得飞快,这时候
大家都笑起来:“这你放心,我们想酸都酸不了呢,没这才华,没这文笔!”
陈殊同他们一一告别,收了一堆小礼物、卡片,他们还有课,就没能送陈殊出去了。
到了外边,把东西都给四元拿着,四元问:“小姐,回家吗?”
傅佩君生病了,陈殊又要去实习,大概很久不能见面,总是要去看看她才好的。
陈殊摇头:“不,去陶尔斐斯路,我有一位同学生病了,去看看她。”路上路过花店,又买了一束百合花,亲自抱着。
陈殊敲了许久的门,也没人来开。有位隔壁的太太听见响动,出来道:“这家人一个星期之前搬走了,你怎么敲门都是没人的?”
搬走了,陈殊问:“您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吗?为什么搬走?”
那太太这个时节,手里就捧着暖炉了:“这我哪里知道的,就晓得已经搬走一个星期了。听他们家老太太说,那个地方辣的很。那吃辣的地方,总不是四川就是湖南之类的,反正不在上海了。”
陈殊道了谢:“谢谢您了!”
四元跟在旁边:“小姐,还等吗?”
陈殊摇摇头:“苏维埃党人都是神出鬼没的!无论是在哪个时空,都是这样的。”好像电影里的谍战剧一般,忽而消失,不见踪迹。
陈殊去了医院实习,只是这个时代的大夫们大体比现代更为严谨,陈殊没有毕业证书,是万万不肯叫她看诊的。
即便是病人有时候指名找她,带她实习的教授也绝不肯,他对陈殊说:“生死是大事,我们做大夫的,病人全心全意信赖我们,我们就更要谨慎,一点不可大意的。你虽然有天分,但是没有一两年的实习,也是不能叫你替病人看病的。”
陈殊无可奈何,老先生这样的医德,叫她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是老先生看病的时候,她跟在旁边,时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以及诊断结论,久而久之竟然十个之中能说中九个,又有条理,叫人信服。
这样过了一个月,虽然老先生依旧不肯松口叫陈殊坐诊看病,但也信得过她的能力了。每每有拿不准的病情,总要叫陈殊来商量。
只是陈殊看病倒是没问题,开药实在是她的短板。陈殊拿着笔,在单子上开出几味药,想了想又划去,如此反复再三,有时候还要翻书,才能开出一张药单来。
每当这个时候,老先生就笑她:“你看,你还是基本功没练扎实呀!在学校里多读几年书多好,我恨不得一辈子不从学校毕业呢?你个小丫头,着急忙慌地从学校跑出来。”说着拿过一本书:“这是我自己编的西药药典,虽然不够全,也够你看的了。拿回去,好好看,我要抽查的。”
陈殊拿过来,随手翻了翻,见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迹,有些药品后面,还附上了化学式。陈殊不好意思:“这是先生的书,我要是拿去恐怕不好。”这样多的笔迹,想必是心爱之物。
老先生摆手:“书,不就是拿来让人看的么?我也才学了十几年的西医,咱们师生两互相切磋,互相切磋。”
这位老先生没有留过洋,原本家里世代都是中医,三十岁上突然去教会学校学西医,偏偏极认真刻苦,反倒小有成就了。
陈殊拿了药典回家,每天看到半夜,惹得冯太太嘱咐她:读书要紧,可是也要注意身体!
青霉素那里,秦园和石壁负责提取,只是产量很小,总是没有办法大量生产,还有很多的次品。陈殊安慰两个人:“不要紧,慢慢做,以后就熟练了。”
这天,陈殊在医院值班,晚上是大半没什么人的,她歪到休息室,正要睡着。就听见外面小护士匆匆跑过来:“陈大夫,您家里的电话,很急!”
陈殊忙开了门,问:“什么事情?是谁打的电话?”家里能出什么急事呢?一面往值班室跑,拿起电话:“喂,我是陈殊,家里出什么事情了?”
是冯先生打的电话,他道:“是李参谋长派了人来接你,他现在在机场,士兵说他只能停留两个小时。我告诉他们你在医院,大概已经去接你了。”
陈殊问:“哪个机场?”
冯先生想了想:“是龙华机场……”
听清楚这几个字,冯先生话还没说完,陈殊便挂了电话,换了大衣,急匆匆跑出去,吩咐护士:“我有急事,出去一趟,请你打电话叫教授来替一下我。”
护士笑,指着外面:“陈大夫,都快天亮了,您回去歇着吧!”
陈殊出了门诊楼,天色蒙蒙亮,只是起了大雾,这时候天籁人静,连黄包车都没有,只有一些急诊的病人。她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就见前面大雾里射出两道车灯光线,开来一辆军车。
小五从车上下来,见陈殊已经等着了:“陈小姐,参谋长在机场,命我来接你。”说着他瞧了瞧手表:“陈小姐,飞机七点钟就要起飞了,还有一个小时。”
陈殊什么也没问,上了车,吩咐:“走吧!”
车子开得飞快,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