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俺恋家,离不开这片土地啊……”
丁茂山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不想让乡亲们受累。当初,提着脑袋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他可不想像其他人那样只顾着图个好名声,而忘了初心。
有丁茂山扛着,柳沙湾大队搞起了副业。
麦子种上了,就组织社员们编柳条筐子、高粱锅拍子、麦秸墩子,说跟供销社联络好了,运到外地销售。纺织社也活跃起来,大姑娘小媳妇们聚在一起纺纱,说城里缺这个,价钱卖得好,记的工分也高。
有了生机,就有了活力。家家户户都带动起来了,不管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一片红火。
章怀良一家没有劳动力,挣不了工分,就把精力搁在了自留地上。继宗媳妇瞅着纺纱能挣钱就去了纺织社。她手脚麻利,一天能纺几斤线,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家务活儿就由江玉梅担着。
江玉梅也没说啥,精打细算地过着小日子。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就怕不会过日子”。她很节省,做饭用瓢量着,一粒粮食都不敢浪费。
到了年底,村里划宅基地。
章怀良出面要了一块废地,说给继宗留着。继宗媳妇心劲儿很高,时不时地过去瞅瞅。江玉梅也拿出存折,算着帐。她把工资都攒起来了,要给继宗盖房子。
第51章 不舍
*
盖房子是件大事, 亲戚门上都会搭把手。
陈水秀听说了,抿嘴笑笑。
俗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她跟长青出不了什么力,就出钱好了。自打搬到镇子上,回去的就少了, 也不大掺和老家那边的事儿, 可门礼一样都不少。她是从柳沙湾出来的,代表的是长青, 长青不在家, 可不能给长青丢脸啊。
陈水秀忙里忙外, 撑着门面。章小叶想起来就不平衡,爹在外面搞事业,家里的事儿都压在娘的肩上, 就忍不住叨叨了一句。
“娘,爹就像个甩手掌柜……”
“叶子, 可不能这么说你爹……”陈水秀唬着脸。
“娘, 人家不是心疼你嘛……”章小叶缩缩脖子, 咧咧嘴。
“叶子, 娘不怕辛苦, 只要你们几个好好的……”
“娘,您也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下啊……”
章小叶在心里叹了口气。像娘这样的,体现的是劳动妇女的美德,可这种美德是建立在为家庭牺牲的基础上。
一直以来, 社会上歌颂这种美德,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这个年代还好,有传统道德约束着, 男人们晓得女人们的辛苦,也有所体谅。外加上纪律严明,绝大多数人不敢犯错误,尤其是男女关系上。可搁在后世,男人们发达了,女人们变成了黄脸婆,家庭危机也跟着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甚至被负心男扫地出门。
这跟社会风气有关,六七十年代追求的是理想信念,拼的是事业成就,讲的是精神境界,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讲究的是金钱物质,思想变了,精神垮了,糟粕也随之而来。
几天过后,就是“元旦”。
新的一年开始了。长青来信说:“秀儿,春节恐怕回不来,随军的事儿基本上定了,今年夏天就能办下来……”
对于随军,陈水秀都快麻木了,以前是那么渴望,现在觉得办不办都行。她今年三十三,跟长青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早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
章小叶倒是很欢喜,盼了那么久,终于能去部队上了,一家人也能团圆了。可赶上高考,她得在家乡参加考试,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恐怕就要去学校了。
出于谨慎,随军的事儿未对任何人提起。
陈水秀揣着这个小秘密,时不时地瞅瞅日历。继国和继军吃着饼干,想起来了就问:“娘,爹过年为啥不回来啊?”
“呃,你爹忙着干大事呢!”
陈水秀看着俩娃娃,一脸疼爱。
继国和继军对父亲的印象,仅存于照片之中,那个戴着大盖帽,英姿勃勃的军人就是他们的爹。说起来是一脸自豪,镇子上哪家能吃上高级饼干啊?这是从省城寄来的,别的娃娃见都没见过。
*
日子一恍而过,迎来了“春节”。
有秋粮打底,村民们过了一个好年。家家户户剁了猪肉馅子,包了饺子,可谁都不敢声张,生怕邻村来借粮食。
其他几个富裕村子也藏着掖着,跟柳沙湾大队学着叫穷。
公社开会动员了几次,可收效甚微,谁也不愿腾出粮食来。许书记晓得大家的心思,被前几年的困难吓住了,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赶上县里催促,就说:“俺们七里店公社有七八个困难村子,还等着上面救济哪!”
县里摊派不下来,支援外地就打了折扣。谁让全国各地都困难呢?只好咬牙坚持一下,等到春荒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阳春三月,杨柳
丁茂山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不想让乡亲们受累。当初,提着脑袋参加革命,不就是为了让大伙儿过上好日子?他可不想像其他人那样只顾着图个好名声,而忘了初心。
有丁茂山扛着,柳沙湾大队搞起了副业。
麦子种上了,就组织社员们编柳条筐子、高粱锅拍子、麦秸墩子,说跟供销社联络好了,运到外地销售。纺织社也活跃起来,大姑娘小媳妇们聚在一起纺纱,说城里缺这个,价钱卖得好,记的工分也高。
有了生机,就有了活力。家家户户都带动起来了,不管是集体的,还是个人的,都一片红火。
章怀良一家没有劳动力,挣不了工分,就把精力搁在了自留地上。继宗媳妇瞅着纺纱能挣钱就去了纺织社。她手脚麻利,一天能纺几斤线,忙得饭都顾不上吃,家务活儿就由江玉梅担着。
江玉梅也没说啥,精打细算地过着小日子。老话说:“吃不穷穿不穷,就怕不会过日子”。她很节省,做饭用瓢量着,一粒粮食都不敢浪费。
到了年底,村里划宅基地。
章怀良出面要了一块废地,说给继宗留着。继宗媳妇心劲儿很高,时不时地过去瞅瞅。江玉梅也拿出存折,算着帐。她把工资都攒起来了,要给继宗盖房子。
第51章 不舍
*
盖房子是件大事, 亲戚门上都会搭把手。
陈水秀听说了,抿嘴笑笑。
俗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她跟长青出不了什么力,就出钱好了。自打搬到镇子上,回去的就少了, 也不大掺和老家那边的事儿, 可门礼一样都不少。她是从柳沙湾出来的,代表的是长青, 长青不在家, 可不能给长青丢脸啊。
陈水秀忙里忙外, 撑着门面。章小叶想起来就不平衡,爹在外面搞事业,家里的事儿都压在娘的肩上, 就忍不住叨叨了一句。
“娘,爹就像个甩手掌柜……”
“叶子, 可不能这么说你爹……”陈水秀唬着脸。
“娘, 人家不是心疼你嘛……”章小叶缩缩脖子, 咧咧嘴。
“叶子, 娘不怕辛苦, 只要你们几个好好的……”
“娘,您也要多为自己考虑一下啊……”
章小叶在心里叹了口气。像娘这样的,体现的是劳动妇女的美德,可这种美德是建立在为家庭牺牲的基础上。
一直以来, 社会上歌颂这种美德,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这个年代还好,有传统道德约束着, 男人们晓得女人们的辛苦,也有所体谅。外加上纪律严明,绝大多数人不敢犯错误,尤其是男女关系上。可搁在后世,男人们发达了,女人们变成了黄脸婆,家庭危机也跟着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甚至被负心男扫地出门。
这跟社会风气有关,六七十年代追求的是理想信念,拼的是事业成就,讲的是精神境界,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讲究的是金钱物质,思想变了,精神垮了,糟粕也随之而来。
几天过后,就是“元旦”。
新的一年开始了。长青来信说:“秀儿,春节恐怕回不来,随军的事儿基本上定了,今年夏天就能办下来……”
对于随军,陈水秀都快麻木了,以前是那么渴望,现在觉得办不办都行。她今年三十三,跟长青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早已经习惯了独自生活。
章小叶倒是很欢喜,盼了那么久,终于能去部队上了,一家人也能团圆了。可赶上高考,她得在家乡参加考试,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恐怕就要去学校了。
出于谨慎,随军的事儿未对任何人提起。
陈水秀揣着这个小秘密,时不时地瞅瞅日历。继国和继军吃着饼干,想起来了就问:“娘,爹过年为啥不回来啊?”
“呃,你爹忙着干大事呢!”
陈水秀看着俩娃娃,一脸疼爱。
继国和继军对父亲的印象,仅存于照片之中,那个戴着大盖帽,英姿勃勃的军人就是他们的爹。说起来是一脸自豪,镇子上哪家能吃上高级饼干啊?这是从省城寄来的,别的娃娃见都没见过。
*
日子一恍而过,迎来了“春节”。
有秋粮打底,村民们过了一个好年。家家户户剁了猪肉馅子,包了饺子,可谁都不敢声张,生怕邻村来借粮食。
其他几个富裕村子也藏着掖着,跟柳沙湾大队学着叫穷。
公社开会动员了几次,可收效甚微,谁也不愿腾出粮食来。许书记晓得大家的心思,被前几年的困难吓住了,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赶上县里催促,就说:“俺们七里店公社有七八个困难村子,还等着上面救济哪!”
县里摊派不下来,支援外地就打了折扣。谁让全国各地都困难呢?只好咬牙坚持一下,等到春荒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阳春三月,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