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第40章 未雨绸缪
    *
    一九五五年, 社会安定、经济平稳。
    国家走出了“一穷二白”的困境,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候,第二套人民币推出了, 按照1万兑换1元,进一步稳定物价。工资也实行了改革,国家制定了统一标准, 机关单位和部队从“实物配给制”往“工资分”过度。
    像章长青这样的副师级干部, “工资分”包括粮、油、副食品补贴、生活补贴等。为了照顾家里,他跟组织上打了申请, 像过去那样把实物折算成了现金, 一个月大概五十块, 月初寄回老家。
    陈水秀收到汇款,就拿出二十块给公爹送过去。
    “爹,这是长青给您汇来的……”
    继宗成家后, 公爹做主分了家。三间堂屋给了长志,两间厢房给了长青, 剩下的一间堂屋和一间厢房给了长河。公爹和老爷子啥都没要, 说先跟长河住在一起, 等长河娶了媳妇再说。
    长志是长子, 继承家业是应当的, 陈水秀不计较这个。按照乡里的习俗,长辈一般跟着长子过,公爹也是这个意思,说:“以后跟谁过, 这院子就给谁。”
    长河年纪还小,名义上分出去了,实际上还是跟着长志一家。小叶子在老家, 也是玉梅姐照应着。陈水秀另外拿出十块钱当生活费,江玉梅不肯收,说一个小娃娃哪花费那么多?陈水秀执意要给,江玉梅只好收下了。
    这是一份情意,也是亲人之间的照应。
    江玉梅是掌家媳妇,操着一大家子的心。见水秀大手大脚的,就笑着说:“秀儿,你也攒几个,不能都花了。”
    “嗯,攒着呢。”
    要说,长青寄回来的钱,给小叶子姥姥家十五块,基本上不剩下了。陈水秀学会了记账,除了日常开销,一分钱都不乱花。她在邮电所一个月挣十八块,虽然不多,可底气特别足。
    经济上宽裕了,章小叶的腰包也鼓了。
    赶上发工资,陈水秀给小叶子两毛钱。章小叶喜滋滋的,搁在小盒子里。一年下来,攒了两块钱,可阔气了。
    吃得饱穿得暖,万事无忧。
    章小叶见娘瞅着照片发呆,就知道娘想爹了。
    “要是爹回来就好了。”
    她提笔给爹写信,说:“爹,小军一岁了,会走路了,脚底下不稳当,总是摔倒。小石头可调皮了,姥姥一会儿看不住就爬到床底下躲猫猫,弄得灰头土脸的,就像一个小花猫……”她把信装在信封里,跟娘的信一起邮寄过去。
    章长青收到家书,望着远方。
    一年回老家一趟,就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他心有愧疚,觉得对不住水秀和三个娃娃,可任务在身,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过居家团圆的日子。
    他给水秀回信,说:“秀儿,等任务完成了,就把你和娃娃们接过来。”
    这份承诺,他记在心里,总有实现的那一天。
    “国庆节”过后,部队上举行了授勋仪式。
    章长青被授予了上校军衔,却没参加授勋仪式。出于安全考虑,他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也未拍任何照片。他想让水秀看看他穿着军礼服的样子,就拜托组织上把那套礼服和勋章存起来,等到水秀来了,给水秀瞧瞧。
    从广播里,章小叶听到了授勋的消息,开心得不得了。
    她想象着爹穿着一套军礼服,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样子。还拿着铅笔画了一幅画儿,跟继国和继军说:“哎,这是咱爹,有一米八几,可威风了。”
    “姐,爹啥时候回来啊?”
    “快了,到过年就回来了。”
    章小叶盼着爹回来。继国是姥姥带大的,对爹印象不深。继军就更不用说了,跟爹照过一回面,啥都不记得。
    “继国,咱爹是战斗英雄,打起仗来可勇敢了……”
    章小叶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
    赶着学校升国旗,激动得热烈盈眶。那鲜红的旗帜,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作为共和国的一员,感到无上的光荣。
    *
    这一年,在轰轰烈烈中过去了。
    到了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行。
    城里实行公私合营,国家采取注资、赎买等政策,国营单位、集体企业成了主流。在农村,农业合作社继续深入,大大小小的合作社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从十几户的初级社到百十户的高级社,由个体经济向集体经济发展着。
    章小叶关注着这场变化。她跟爷爷说:“爷爷,甭管谁来动员,咱家就在初级社呆着……”
    “好。”章怀良点着头。
    心知人多是非多,高级社一百多户人家、三四百个劳动力,赶着评工分就争吵不休。是个人就有私心,活儿想少干一点,粮食想多分一点,不闹意见才怪呢。他跟几个亲戚搭伙,甭管分多分少,就图个清静。
    省事儿是一方面,章小叶有

章节目录

五十年代小奋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金谷飘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谷飘香并收藏五十年代小奋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