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门外汉都主动称赞这茶汤,我这心里才欢喜呢。不过仅这一泡,络秀妹妹即使觉得好喝,也再没有了。”
    络秀听了更加小口地品起茶汤来,她想到了什么,开口说道:
    “说到这次寻回镖物,真要感谢吴王世子,要不是他帮忙,千嶂门找回失物怕是遥遥无期。”
    说完,络秀细细给元镇讲述了这几日找回镖物的经过,最后又告诉他世子约她三日后去城郊骑马射箭。
    “没想到络秀的箭术竟这么得世子赏识。”元镇说完,沉默地喝了一杯茶汤。
    络秀点点头,一边吃金橘团子,一边讲起了她和吴王世子是怎么认识的。说道她和世子在吴王府的偶遇,络秀忽然想起来什么,说道:
    “弘景,你一直在追查令尊的案子,我和世子射箭时,也许可以旁敲侧击问问世子府上前管家的事情,也许可以有线索呢。”
    元镇听了络秀这话,立刻说道:“络秀,这太冒险了,万一得罪了世子……”
    “可是弘景,你说过,吴王禁止府上的人议论此事,可是世子乃是吴王的儿子,他应该知晓此事,而且或许可以谈论此事。”络秀说道,她也知道此事冒险,可急切地想帮助元镇。
    元镇沉默了一会,他开口道:“络秀,其实这几日我追查当年的真相,确实得到了一些新的线索,发现家父获罪一事透着古怪。”
    络秀听元镇这么说,不禁朝他倚了倚身子,听他低声说道:
    “这茶叶其实是我与一位老妇人斗茶得来的。我几番打听,才知道她十几年前原是吴王府的奴婢,曾经贴身伺候已故的吴王妃。”
    “已故的吴王妃不就是右骁卫将军的女儿,那这茶—”络秀反应过来什么,说出了口。
    “不错,这茶就是从那老妇人手里得来的,她混居在云骑桥附近的瓦子里,也爱斗茶,我昨日特意以斗茶相邀,见了她一面。”
    “那你拿什么茶斗过了她?不会是江先生上次的大内贡茶?”络秀插嘴道。
    元镇微微点头,戏言道:“络秀妹妹真是聪慧。”
    “那那位妇人可跟你说了什么?”络秀耐不住性子,催着元镇往下说。
    “那位老妇人口风很紧,我也不敢开门见山直接发问,我们先就茶叶闲谈了半晌,见她放松下来,兜兜转转,才听她提及,这茶是在吴王府当值的时候,吴王妃赏赐的。”
    “原来如此。”络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几日气温骤降,我便无意间说,再过几日,就是霜降,霜降里品这暖热的红色小种,也别有滋味。却不想这话牵起了老妇人的许多情绪,她低喃了一句,说王妃便是十五年前的霜降去世的。”
    说到这里,元镇的语气里带着激动,络秀不解地看着眼前微微红了眼的元镇。
    “这与令尊之事有何关联吗?”
    元镇的唇颤抖着,他说道:“家父也是十五年前的霜降去世的。”
    “竟还有这样的巧合。”络秀说道,心中也升起了疑思。元镇父亲是原吴王府的管家,竟与吴王府的王妃同一天离世,又都正值壮年,不得不说透着蹊跷。
    “我觉得家父之死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与这吴王妃有关。普通的京都百姓只知道吴王妃是难产而死,可我却曾经听说,这吴王妃乃是自缢而亡。”元镇渐渐平复下来,推测道。
    络秀听到这里,像是被一颗极细的银针戳了心窝,震惊来得迅猛而短暂。
    “我这两日多方打听,在甜水巷里听卖雕花的师傅说,吴王妃十几年前是在一棵枣树上吊死的。”元镇又接着说道。
    “你说什么!”络秀听了这话,不由得大吃一惊,心里竟有了一个荒诞的念头,她嗫嚅着问道:“可是单雄信墓上的那棵枣树?”
    元镇点点头,说:“正是,不过那师傅说他也是听之前的老师傅说的,不知道真假,这京都里的百姓最爱听达官贵人们的私事儿,以讹传讹的也不在少数,不知道这消息是否准确。对了,络秀,你是怎么知道是单雄信墓上的那棵枣树啊?”
    络秀此时的脸色微微发白,刚刚的震惊过后,此时悲伤的后劲溢了出来,她莫名觉得心里难受,好在夜深露重,元镇看不清她的面容。她敛了敛神色,说道:“我在京都唯一见过的枣树就是单雄信墓上的枣树,便有了这猜测。”
    “京都的枣树确实不多,”元镇说道,“我始终觉得这消息不太靠谱,吴王府离单雄信墓隔了大半个京都,那时候王妃难产,哪里还有体力能走到单雄信墓。再说,单雄信将军忠心不二,是坚贞的象征,若在他墓前自缢,那定是受了不明之冤,为表忠义,可吴王妃是薛皇后的侄女,右骁卫大将军的女儿,受尽皇上皇后的宠爱,嫁给吴王之后也是风光无限,能遭受什么冤屈呢?”
    络秀愣愣地坐在冰凉的石桌旁,听着元镇的分析,脑海中浮现出了那日在吴王府意外撞见的吴王妃画像。画像里的吴王妃眼角里的笑带着女子罕见的桀骜,飒爽英姿的仪态宛若天之娇女,弘景说的不

章节目录

京都梦华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薛楚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薛楚卿并收藏京都梦华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