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相持之中,两人的灵魂——姑且这么认为——开始相互融合,相互吞噬,成为了一时难以分割开的共同体。
无数记忆呼啸而来,将贺卿拉入了另一重天地。
一个跟她生活了十八年的楚朝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帝王集权的封建社会已经彻底土崩瓦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风潮刮遍世界,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相继发生,整个世界天翻地覆,是贺卿从未想过的辉煌壮观。
原来历史的长河一路向前,将来会变成这般模样。
仿佛偷窥到了世界的本质,神明的领域,一种慷慨的、澎湃的情绪鼓动在贺卿的灵魂之中,让她为之战栗。
目眩神迷间,险些忘了今夕何夕,此身何人。
但波澜壮阔的世界不是重点,身在此世间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才是主角。贺卿很快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自己体内那个孤魂的记忆。如此一来,对方岂不是也能够看到她的记忆?
跟对方比起来,自己的一生可谓乏善可陈,唯有结局奇峰凸显,却是贺卿绝不愿意为人所知的屈辱。
这一点羞耻心将她的神魂迅速拉回,并且生出了几分羞恼,这强烈的情绪推动着贺卿,让她陡然有了一点一往无回的势头。
90.第90章 贺卿的狗
官场上最是讲究资历,能够参加这次会议的高官们, 大都年纪在五六十开外。在这一干至少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中间, 年轻俊秀的顾铮,自然就十分显眼了。
贺卿一眼瞧见,先是一愣, 很快就猜出了他的身份。
如今太皇太后正要用顾铮, 这样的场合, 将他也召集过来, 是应有之义。
贺卿之前单知道顾铮年轻, 却没想到会这么年轻,难怪太皇太后不放心了。不过贺卿注意到,他嘴边一圈青色的胡茬,并未刮去。这显然并不是因为来得匆忙未及整理仪容, 而是他要留须的征兆。
有一部胡须在,整个人看上去就会成熟许多。
很显然,这位顾学士对自己如今的处境十分了解, 也在积极的寻找解决之法。留胡须是一种表现,这样的场合语出惊人, 占据主动则是另一种表现。
本来贺卿对顾铮的印象,仅限于“朝堂上的一位臣子,将来的成就很高, 或可力挽狂澜, 拯救大楚于危难之间, 值得扶持”。
后来在脑子里看多了小说,就只剩下了“他俊眉修目、长身玉立、风姿卓然”“他邪魅一笑”“他强硬的搂住她的腰,将她扣入怀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之类乱七八糟的描写。
到底是个年轻女孩,贺卿心下自然也对他有几分好奇。毕竟能够名传后世,并被那么多人追捧,可不是容易的事。
如今真正见了面,贺卿脑海中那些念头却都尽数消散。顾铮固然生得风流倜傥,引人注目,但只要看到他这个人,第一眼注意到的,一定不会是他的容貌,而是通身气度。
那是属于一位军国重臣的威势,丝毫不输于他身边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们。
难怪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他像一颗高悬于空的明亮星辰,令其他人尽皆黯淡无光,只能仰望他、追随他。这样一个人,有野心、有能力、有目标,又怎么会被小说里那些所谓儿女私情所牵累呢?
但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顾铮的为人,贺卿对他的印象反而更好。
他如今还是大楚的臣子,只要能够用好这个人,就一定能够挽回颓势,改变楚朝覆亡的那个结局。除此之外,其他的反倒都不重要了。
这样想着,贺卿收回了视线,微微低头,安静地坐好,又变成了平平无奇,绝不会惹人注意的存在。
但她没有发现,就在她收回视线的瞬间,顾铮抬头朝她这里扫了一眼。同样是立刻就认出了坐在张太后身后的人是谁,顾铮心下的惊异,其实并不比贺卿少。
这样的场合,太皇太后与张太后在场,是因为如今她们代行皇权,而贺卿不管是大长公主还是无上慧如真师的身份,显然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顾铮继续道,“臣尝翻阅典籍,发现天下各州并非处处都有地动,而凡有地动者,则绝不会只有一次记载。正所谓天行有常,臣猜想地动也必然有其规律。因此于翰林院中便览历朝记载,将所有发生地动之处记录下来,绘制成地图,而后便有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
他说着一拱手,“臣已经将此图携带过来,请太皇太后、皇太后允许臣上呈。”
“准。”太皇太后毫不犹豫的
无数记忆呼啸而来,将贺卿拉入了另一重天地。
一个跟她生活了十八年的楚朝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里,帝王集权的封建社会已经彻底土崩瓦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风潮刮遍世界,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相继发生,整个世界天翻地覆,是贺卿从未想过的辉煌壮观。
原来历史的长河一路向前,将来会变成这般模样。
仿佛偷窥到了世界的本质,神明的领域,一种慷慨的、澎湃的情绪鼓动在贺卿的灵魂之中,让她为之战栗。
目眩神迷间,险些忘了今夕何夕,此身何人。
但波澜壮阔的世界不是重点,身在此世间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才是主角。贺卿很快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自己体内那个孤魂的记忆。如此一来,对方岂不是也能够看到她的记忆?
跟对方比起来,自己的一生可谓乏善可陈,唯有结局奇峰凸显,却是贺卿绝不愿意为人所知的屈辱。
这一点羞耻心将她的神魂迅速拉回,并且生出了几分羞恼,这强烈的情绪推动着贺卿,让她陡然有了一点一往无回的势头。
90.第90章 贺卿的狗
官场上最是讲究资历,能够参加这次会议的高官们, 大都年纪在五六十开外。在这一干至少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中间, 年轻俊秀的顾铮,自然就十分显眼了。
贺卿一眼瞧见,先是一愣, 很快就猜出了他的身份。
如今太皇太后正要用顾铮, 这样的场合, 将他也召集过来, 是应有之义。
贺卿之前单知道顾铮年轻, 却没想到会这么年轻,难怪太皇太后不放心了。不过贺卿注意到,他嘴边一圈青色的胡茬,并未刮去。这显然并不是因为来得匆忙未及整理仪容, 而是他要留须的征兆。
有一部胡须在,整个人看上去就会成熟许多。
很显然,这位顾学士对自己如今的处境十分了解, 也在积极的寻找解决之法。留胡须是一种表现,这样的场合语出惊人, 占据主动则是另一种表现。
本来贺卿对顾铮的印象,仅限于“朝堂上的一位臣子,将来的成就很高, 或可力挽狂澜, 拯救大楚于危难之间, 值得扶持”。
后来在脑子里看多了小说,就只剩下了“他俊眉修目、长身玉立、风姿卓然”“他邪魅一笑”“他强硬的搂住她的腰,将她扣入怀中”“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之类乱七八糟的描写。
到底是个年轻女孩,贺卿心下自然也对他有几分好奇。毕竟能够名传后世,并被那么多人追捧,可不是容易的事。
如今真正见了面,贺卿脑海中那些念头却都尽数消散。顾铮固然生得风流倜傥,引人注目,但只要看到他这个人,第一眼注意到的,一定不会是他的容貌,而是通身气度。
那是属于一位军国重臣的威势,丝毫不输于他身边那些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们。
难怪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间,他像一颗高悬于空的明亮星辰,令其他人尽皆黯淡无光,只能仰望他、追随他。这样一个人,有野心、有能力、有目标,又怎么会被小说里那些所谓儿女私情所牵累呢?
但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顾铮的为人,贺卿对他的印象反而更好。
他如今还是大楚的臣子,只要能够用好这个人,就一定能够挽回颓势,改变楚朝覆亡的那个结局。除此之外,其他的反倒都不重要了。
这样想着,贺卿收回了视线,微微低头,安静地坐好,又变成了平平无奇,绝不会惹人注意的存在。
但她没有发现,就在她收回视线的瞬间,顾铮抬头朝她这里扫了一眼。同样是立刻就认出了坐在张太后身后的人是谁,顾铮心下的惊异,其实并不比贺卿少。
这样的场合,太皇太后与张太后在场,是因为如今她们代行皇权,而贺卿不管是大长公主还是无上慧如真师的身份,显然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顾铮继续道,“臣尝翻阅典籍,发现天下各州并非处处都有地动,而凡有地动者,则绝不会只有一次记载。正所谓天行有常,臣猜想地动也必然有其规律。因此于翰林院中便览历朝记载,将所有发生地动之处记录下来,绘制成地图,而后便有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
他说着一拱手,“臣已经将此图携带过来,请太皇太后、皇太后允许臣上呈。”
“准。”太皇太后毫不犹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