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着,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瓷片,放在手心里,摇头叹息。

    “你不见哀家正生着气也不来劝,倒是光顾着看瓷器了。”太皇太后嗔怪了一句。但被贺卿一打岔,情绪倒是平复了一些。

    贺卿这才笑问,“是谁惹得太皇太后如此生气实在该罚”

    太皇太后的连沉了下来,“法不责众,他倒是打的好算盘哀家也不过白气一回,若当真责罚了,只怕这朝堂上就再容不下哀家了”

    “这话是怎么说的”贺卿露出了一点惶恐之色,“娘娘可是为朝上的事烦心”

    “就是瑞州的事。”太皇太后道,“一场民变,既然事出有因,那只需解决了也就是,若真打起来可不是劳民伤财可朝上的大臣们,似乎都认为该打。却也不想想,如今朝中才略安定些,战事一起,只怕又要生出事端。”

    “原来是为了这事。”贺卿将手里的碎瓷片放下,对太皇太后道,“外头的事我不懂,不过娘娘若是不生气,我倒有一句话要说。”

    “什么话”

    “这一仗,的确该打。”

    太皇太后勃然变色,“怎么,连你也要来做说客”

    “我一个方外之人,又是女子,谁会请我做说客娘娘且听我分说,”贺卿不慌不忙道,“外间的事不论,但正因为朝中如今不算稳定,这一仗才必定要打。”

    “哦怎么说”大抵因为贺卿并非利益相关之人,太皇太后便也多了几分耐心。

    贺卿道,“春秋时,楚国为五霸之一,国力强盛。然而楚庄王病逝早亡,年仅十岁的楚共王继位,楚国便陷入了危机之中。为了稳定局面,代理朝政的太后与大臣商议,决定联合齐国攻打鲁国。我也曾听闻,草原民族为了缓解内部分裂与争斗之势,往往总要纠集起来,对中原用兵。太皇太后试想,这是为何”

    太皇太后也读了不少史书,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外面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便可以顺利将矛盾转移,反倒有利于内部团结。”

    “正是如此。”贺卿点头道,“瑞州自然是癣疥之患,但若是能一振朝廷声威,令朝中大臣同心协力,便是兴师动众一些又何妨正是要兴师动众,好教所有人都知晓,国朝仍然稳固。”

    25.第25章 见何不平

    贺卿所描绘的发展令太皇太后心动,却并不能让她立刻下定决心。

    好在贺卿自己也预料到了这一点,并不觉得失望,说完该说的话,便立刻知机地起身告退,留出时间来让太皇太后自己思量。

    转移矛盾,在政治上是十分简单、却屡试不爽的手段,太皇太后自然也知道。

    只是她才当着众臣的面表明了态度,甚至在早朝时拂袖而去,若就这么回转心意,未免有些下不来台。再说,既然是朝臣先提出来的,那么事成之后,功劳自然也是众人的,于她而言,究竟有多少好处?

    万一让朝臣觉得她之所以改主意是他们威逼的结果,焉知下一次,不会再用这种手段?

    如此几番思量,始终无法做出决定。

    这种时候,太皇太后迫切地需要有个人商量,最好是能够提出可靠的建议,给她作为参考。

    而这个人必须是绝对忠诚可靠的。贺卿也好,朝臣也好,都不是好的选择。于是太皇太后在长久的犹豫之后,将视线转向了自己身边伺候着的人。

    她在宫里能够接触到的人就这么些,旁人不通政务,但入内内侍省的人朝夕伴君,这些东西却是必学的。

    只是无论都知黄修,还是内东门司供奉官黄修,在太皇太后看来,都不甚满意。

    她虽然始终在深宫之中度日,见识有限,但也隐隐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不是什么贤明君主。不管是做皇后还是太后时,总有朝臣设法将奏折递到她这里来,请求她劝谏君王。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朝政其实差不多是掌控在大臣们手上的,皇帝参预的并不多。

    如此,跟在他们身边的内侍,自然也很难有多少见识与长进。尤其是都知黄修,当年得灵帝看重,便是因为深研道经,可以替灵帝管理诸多道士。

    要他们为自己分忧,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们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太皇太后想到这里,便吩咐黄修,“去将入内内侍省的名册取来。”

    虽然不知道她怎么突然要看着东西,但黄修还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名册取来呈上。宫中内侍数量众多,光是名册就有厚厚的好几本,太皇太后看了一眼就觉得头

章节目录

长公主不想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贺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贺卿并收藏长公主不想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