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在垦荒方面经验足,说什么都要让她指点一阵子再说,等着这边迈入正轨,她再回黄家庄也不迟。
    至于晚上的住处……
    一群人忙活了半下午,已经把几个小破屋子修好了。
    空荡荡的房顶上是一根根原木,上面又铺了一层又一层的柴草。
    起码不那么漏风了。
    这一连队的战士都是最初上草滩那一批,几个人已经挖出了一个砖窑,只不过这边没有煤炭,准备回头用木头来烧。
    这也是在草滩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几个老手往里头填木头时那叫一个快又准。
    除了拓坯有些累。
    新房子想要建好也得春节后,这些天只能不断扩建木头房子。
    至于现在……
    叶英单独占据了一间房,当然也不是她一个人。
    “沈工昨晚就没睡好,大通铺他睡不习惯。”
    赵政委那意思多明显啊,就差一句“你们两口子有啥不好意思的”。
    国画讲究意境美,内敛不直白。
    赵政委就是国画,说一半藏一半,顶没意思的那种。
    叶英打了地铺,铺了好几层的草垫子,隔绝了地面传来的凉气。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她也不是豌豆公主没那么娇贵。
    瞧着沈清晏抱着被子站在那里有些不知道该做什么才是,叶英去墙角抱草垫子,“你最近在看什么书?”
    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说书就对了。
    沈清晏看着在那里忙活的叶英,忽的想起之前她还在草滩上时,也每天忙里忙外的,似乎从来不知道疲倦。
    连忙放下被子,“我自己来就好,你看书吧。”
    叶英也没跟他抢,把煤油灯往一旁挪了下,生怕这人不小心把柴草丢过来引发火灾。
    好在沈清晏格外的小心,比给领导拍照的摄影师还要谨慎几分,一点灰尘都没扬起来。
    甚至还能一心二用,“在看黑格尔的《逻辑学》。”
    沈清晏看的,应该是原版吧。
    “那你会俄语不?”
    叶英出来的时候还带了几本苏联的书籍,但是很多词汇太过于专业,她一知半解。
    “还行,老郭……你应该见过的,郭文栋在苏联留学多年,我这段时间跟他学了俄语。”
    叶英:“……现学的?”
    “嗯。”
    人比人得扔啊。
    叶英就是那个需要被丢掉的所在。
    瞧着困扰自己的单词被沈清晏一个个的解释清楚,这种感觉就越发的强烈。
    以至于沈清晏都察觉到一些不对劲,“其实你已经很聪明了,这些机械类的书籍,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很难看得进去。”
    太多的生僻词汇,太过于专业的用词,很多人都啃不动。
    “即便是苏联本国人,看这本书也很费劲,他们更喜欢车间里的传承,通过流水线作业来深化学习。”
    简单来说,就是理论不够实践来凑。
    然而叶英没有这个机会。
    沈清晏看着煤油灯的火焰在她脸上明灭,“你之前去市机械厂有什么收获?”
    “他们的生产线有点老旧,我问了才知道竟然是三十年代的产品,也够能用的。苏联援助的工业项目看着多,但是没有一个落到那边,只能自己来。不过我最近有收获。”
    叶英拿出纸笔来,“这个,是我前段时间根据苏联的收割机画出来的一个设计图,你能看明白吗?”
    设计图如今还只限于图纸。
    有点类似于永动机那样,一个完美的空想物。
    有没有实践的价值,又或者怎么样才能够应用于农业生产,需要做的太多了。
    叶英甚至还有点紧张,怕沈清晏来一句“白日做梦”。
    她觉得自己有点口渴,舔了舔略有些干的唇,“你觉得这个设计……”
    “这是镰刀?”
    “对。”
    “那你打算用什么牵引?拖拉机怕是不行吧?”
    叶英的设计其实不算多复杂,就是利用铰链操作镰刀,从而达到收割麦穗的目的。
    “拖拉机大材小用,我的计划是用牛。”
    “可是你这个设计中,牛需要在前面牵引,那岂不是会踩坏庄稼?”
    沈清晏看着一脸沮丧的人,他忍不住笑了起来,“给我笔。”
    失望被雀跃所取代,“四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办法?”
    递过来的是一支钢笔。
    当时他们领证后,他送给叶英的新婚礼物。
    笔尖在原本的设计图上稍作补充,叶英看到那轮子和链条反应过来,“四哥你这也太聪明了吧?”
    加了两个轮子。
    上小下大,下面的轮子接地滚动向前,上面的则是通过链条与下面的轮子相链接,这么一来可以取代原本的铰链。
    机器向前时,两边镰刀向外

章节目录

六零年代假夫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番茄菜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番茄菜菜并收藏六零年代假夫妻最新章节